魏皓得武帝下令后,只领着两仆乘坐着通往江幽两州的商船出发。
商船的船夫不敢像楼船般轻易行进天峡险道,他们三人足足历经三日来到汾城。
魏皓随着商船靠岸,站在甲板上就能远远看到那泥筑的石碑。
他看着石碑上的偌大的血字:筑京,便知道这几日在商船上有关汾城的传闻并无虚言。
唐凌恒到此之后,以雷霆手段直接剿灭了盘踞在朔河之上多年的最大水匪,朔方邬。
魏皓看着那座约莫城墙半高的石碑,笑道:“唐府血麒,名不虚传。”
他身后站着体型彪悍的大汉,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不似寻常兵卒般使刀,而是背着一根长矛。
那大汉同样是带着几分感慨的目光扫过那石碑道:“这座筑京观起码用了千数的头颅堆起的。”
“看来阿郎让郎君带上我等,确实是担心唐府小子会翻脸不认人,对郎君下手。”
魏皓身旁另一位儒生模样留着长须模样的中年男子拈须笑笑。
“听说江州虽然为朔河所经之地,但因土地贫瘠,江州水域各城多有水匪。”
“这筑京观立在汾城城外,恐怕不仅仅是彰显剿匪的功绩,还有想要以此等手段威吓江州此地的水匪。”
“立筑京观之人的心机手段不可不谓之狠辣,若是郎君对上此人,定要万分小心。”
魏皓听儒生如此说,好奇的侧首看向他道:“难道元承先生认为这座筑京观不是唐凌恒所立?”
元承点点头,他抚着长须看着那带着杀伐之气的“筑京”二字,目光露出揣测。
“唐府三位将军虽然杀敌果决,但是行事坦坦荡荡,所管辖军内从未出过抢掠敌国、坑杀敌军的不义之举。”
“哪怕敌军负隅顽抗,最终不得不屠城以警,最后也将满城尸身收敛入坑。”
“因此,这等用水匪头颅立碑做观的手段绝不会出自唐将军之手。”
魏皓听着元承的分析,突然想到当日的秋闱案上的公堂相见,不由自主的问道:“会不会是唐二郎?”
魏皓这句话刚刚问出口,那背负长矛的男子果断的抬手摆了摆,坚决的开口否认。
“郎君说笑了,那唐二郎虽是仗势欺人的恶霸,但这千人头颅铸碑的手段,我笃定他没有这种狠绝的气魄。”
元承却是被魏皓这一句问给开阔思路,持着与长矛男子不同的意见。
他抚须的手停下,看着随着越来越近的码头上旁边那处垂钓台上悠哉垂钓的唐昂驹。
“我认为郎君所言,或许有不小的可能性。”
“诸事皆有多种可能性,郎君将来要承魏公的位置,定不可被一叶障目”
魏皓本来听长矛男子的话,最终已经想要放弃这个想法,没想到谋士元承竟然认可了他的话。
魏皓随着元承所看方向瞧去,正好看到垂钓台上坐着的唐昂驹,心中也暗暗警惕起来。
“那我们且先在汾城内走走瞧瞧,探听虚实之后,再去见唐凌恒。”
第326章 魏皓来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