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手中的稿子,静静地站在高台之上。
      “好!”
      高台之下,立即响起一片呼喝之声。
      “果然不愧是琅琊才子,此诗大有深意,道出了人生的悲欢,好诗!”郑玄也说道,
      然后,让提笔的学生,记录了下来。
      接着,第二位才子走上了高台。
      ……
      一首首的乐府诗,从这些才子口中吐出,高台之下,喝彩之声,不绝于耳。
      说实话,很多诗,吴云闻所未闻。
      当然,他也曾经喜欢过诗词,他能够听得出,这些诗,的确有好诗。
      但凡能够被洛阳书院邀请的,自然都是一方才子,所作的诗,质量都不差。
      很快,便有数十人上台吟唱完毕。
      此时,郑玄道:“下面,有些荆襄才子王粲。”
      王粲!
      吴云坐直了身子。
      这王粲之名,他当然知道。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当数曹操父子与建安七子了。
      这王粲,便是建安七子之一。
      只见王粲缓缓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这才道:“各位才子,各位大人,以及收院老师,学子,大家好,最后,我偶然做得三首诗,就在此献丑了。”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王粲之名,他们自然是知道的。
      只见王粲呤道:
      《咏史诗》
      自古无殉死。
      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
      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
      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
      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
      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
      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
      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
      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
      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
      至今声不亏。
      一首诗念完,全场掌声雷动,就连郑玄,都不由微微点头。
      而蔡邕,卢植等人,也摸着自己的胡子,微微点着头。
      很明显,这首诗,对仗工整,道出了人间疾苦,又抒发了王粲自己的豪情。
      不愧是一首好诗。
      如果不出意外,这四大才子,将有王粲一席之地了。
      随着王粲下了高台,其它学子,也一位位上台。
      没有多久,只听郑玄道:“下面,有请广陵才子陈琳。”
      又一位建安七子之一。
      果然,只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儒生,缓缓走上高台,打过招呼,这才念道:
      “
      高会时不娱。?客难为心。
      殷怀从中发。悲感激清音。
      投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
      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
      惆怅忘旋反。?[欷涕沾襟。”
      不愧是才子陈琳,此诗一出,又博得了两堂喝采。

第209章 对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