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 奔赴戈壁滩[1/2页]

四合院:芯生年代 养小鱼的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级的验收组很快就下来了。
      是科学院的一众专家来验收的。
      说是验收,其实就是拿出了几个数组公式,上机测试了一下。
      这个曙光一号,可是在京城研制出来的,这些大佬早就对这个东西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说句不好听的,整个曙光一号的图纸,他们都是参与进来的。很多部分,他们甚至比在场的一些人都熟悉。
      可是看到曙光一号的时候,这些人还是不免有些振奋!
      这个“小小”的计算机上面,不知道蕴含了多少个世界第一!
      可以说,曙光一号的诞生,给计算机的应用,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虽然他还很原始,但他已经无限接近了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验收完成后,曙光一号的照片并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报纸上。只是在第二天的**日报上,用文字,在一个不大的版面上,对我国研制成功曙光一号新型计算机表示祝贺!
      **日报的传统了,人狠的时候,从来话不多。
      验收结束了,曙光一号正式进入生产序列!
      国家一下子就安排了上千台的任务计划。赵烨猜测,这里面除了国防和科研的需要,很大一部分是准备进入各个大学的实验室的。
      不过这次赵烨猜错了,国家生产这么多计算机,并没有多少台进入大学,而且进去了高层行政部门,银行,和统计部门,防火墙部门。
      这是后话,赵烨现在也关注不到这个了。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命令!
      命令是军方下达给厂里的,让他准备二十台计算机,还有相应的组装使用人员待命。
      赵烨猜想,不会是让他们跟着去大戈壁吧?
      可这既然是命令,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赵烨赶紧跟项目组的教授们商量对策,这一次可就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了,连联合厂和两个学校的干部都参与进来了。
      而且干部的级别都很高,最低的也是系主任级别的。
      “这次的任务,我觉得还是以年轻人为主,项目组这边,慈教授你和赵烨一起去就好了,在加上联合厂那边出几个技工,学校这边去几个学生,作为助手。”
      会议一开始,学校的一把手就定下了调子,一定要队伍年轻化!
      有点年纪的,也就一个慈教授。赵烨心想,不会真的是去那里吧?
      很快,一个十人名单就出来了。赵烨赫然发现,同宿舍的潘老大竟然在里面!
      剩下的几个都是一些教授的助手和两个工人师傅。
      从这个名单确定时候起,他们就被隔离开了。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都不许跟外界接触。
      赵烨本来还想跟丁秋楠告个别的,可是现实又不允许了。
      赵烨就纳闷了,自己这是啥命啊,为什么过来后的每一个春节,都不能在家里过呢?难不成是房子的风水有问题?
      可不管是不是风水的问题,第三天一早,就有十几台卡车来到了这里。
      赵烨和慈教授被分开了,他们被安排在不同的卡车里。跟赵烨一起的竟然是潘老大,兄弟俩互相看看,算是打过招呼了。
      在两台计算机被装上车后,又上来了三个战士,车上的帆布就被放了下来,隔绝了视线。
      这个时候的计算机,当然不可整机进行运输了,那样到了地方不定得碎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的部件都被拆开来,做了足够的防震措施来装运。赵烨就跟潘老大坐在这样的木箱上。
      至于装着中央处理器的那个盒子,更是被绑在了一个战士的胸前,盒子旁边就是一颗手榴弹。
      赵烨不用问都知道,他得到的命令肯定是在遇到无法突围保护芯片的时候,就带着芯片一起拉响光荣弹!
      赵烨看着那个战士,肃然起敬!这才是共和国的脊梁啊!
      那个战士可能是被赵烨看的不好意思了,于是朝着赵烨笑了笑。旁边的两个战士,竟然还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他又感到一阵自豪!
      在部队里,能够执行这样的任务,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是受到所有人尊敬的!所以,他真的有骄傲自豪的资本。
      一路走走停停,白天他们的帆布就没有被打开过。只有晚上的时候,才会在严密防守的兵站里,下车活动。
      赵烨和老潘早就不坐箱子了,他们把被子卷放到屁股下面垫着,身上盖着军大衣,就这样一路睡下去。
      战士们除了执勤

第九十三章 奔赴戈壁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