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来是在欺君,帝师被打得脸疼![2/2页]

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庭外有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这吴兴真有这么好?
      真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将新政推行下去,使人人无怨?
      自己只知道这新政是变法,是改革!
      而改革就意味着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不是请客吃饭,被牺牲的一方就不可能心甘情愿的让利,除非被牺牲的一方是弱势的一方!
      孙承宗见张贵一脸不屑,也就不由得问道:“怎么,国舅爷不愿意相信他吴兴真是贤臣?”
      “我还是那句话,市面上吆喝声大的,多是卖狗皮膏药的。”
      张贵回道。
      “国舅爷,您不能以偏概全,难道您的意思,他吴兴非得和夏允彝一样,以酷吏的方式,用杀人的方式才能推行新政,就不能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使新政得以推行,而又不必伤了人和?”
      钱龙锡也跟着问道。
      张贵点头:“没错,我还真的不相信,所有士绅都会心甘情愿的配合朝廷新政。”
      “国舅爷对我士大夫的成见还是深啊!”
      孙承宗见此感叹了一句,又道:“人之初,性本善,何况士绅皆是读书人,只要以忠义廉耻予以教化,他们未尝不会体谅到朝廷的难处,要做到使新政推行而无怨言,也不是问题,首先就在于为官者要亲民,以德为政。”
      “孙公所言极是!”
      钱龙锡也附和起来。
      这些文官的确更相信道德治国。
      不只孙承宗一人。
      孙承宗此时也继续在御前谆谆教诲道:“陛下,吴兴在信中也跟臣说,他到永城后,就先兴德教,倡学办校,进而使士民懂礼,臣当时一看,就知道他这样做是对的。如今看来,他能使永城政通人和,使新政推行时,无民怨之声,皆缘于此!”
      钱龙锡则在这时候一脸鄙夷地插嘴道:“而不像睢州的夏允彝一样,不先行德治,礼贤下士,而直接强行推行新政,使唤士绅如黔首,甚至肆意以严刑峻法苛待士绅,这样怎能得人心?即便因此推行了新政,想必睢州新政也是民生凋敝,如一滩死水!”
      天启只眯着眼,任由眼前这些文臣叽叽喳喳的说。
      作为一个技术宅,一件事一个人值不值得相信,他更在乎实际看到的结果。
      这一天,天启一行人总算到了归德府。
      而让天启没想到的是,一进入归德府,流民更多。
      尤其是他这样的豪华车队经过时,许多乞讨的百姓,卖儿鬻女的百姓,就蜂拥过来,而希冀这些达官贵人能给开恩一次。
      天启见此则让魏忠贤传唤来一有年纪的流民:“老人家,你是哪儿人啊?”
      这流民低着头答道:“回公子,草民是睢州的。”
      “睢州的?”
      天启有些惊愕,问:“你们都是睢州的?”
      跟来的几个流民都声音细微地答应道:“是!”
      张贵听后颇为惊讶:“这怎么可能?”
      这时,钱龙锡则先眉飞色舞地笑了起来:“看样子,备受国舅爷称赞的夏知州并非治民有方啊!”
      说着,钱龙锡就给一随扈言官递了眼色,那言官立即就道:“陛下,臣要参夏知州!还有国舅爷瞒报欺君!”
      “国舅爷可能是被夏知州给蒙蔽了,倒不会真的要欺君。”
      孙承宗倒是替张贵说了一句好话,且道:“但这夏允彝应该的确是做了欺君之事。”
      天启此时也脸上有些挂不住。
      张贵则对天启道:“陛下,请让臣跟他们说几句。”
      天启点头。
      “既然你们是睢州人,那就跟我们走吧,我们带你们回睢州!”
      张贵这时回道。
      这时,那最年长的流民忙跪了下来:“这位公子饶命啊!我们其实不是睢州人啊,你们带我们去睢州,我们也活不下去的!”
      “你们不是睢州人?”
      天启听后惊讶地问了一句。
      这时候,又有一流民回道:“是啊!我们其实都是永城人,是被吴兴那个狗官逼得离乡流亡的!”

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来是在欺君,帝师被打得脸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