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四章 李延庆献策(上)[2/2页]

奋斗在五代末 有点混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喝到了范质妻子奉上的凉茶。
      范府目前没有聘用侍女,一应接待工作都是看门的老仆以及范质的妻子来负责。
      轻轻抿了口凉茶,范质将茶碗放回桌上:“李三郎,本官时间有限,不如就敞开了说。”
      李延庆在这时候登门拜访,目的都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
      范质本不想见,但李家的面子毕竟摆在那里。
      更可范质在滁州高锡通敌案,以及洛阳韩伦案这两个案子上都欠了李延庆人情,李延庆呈上的名帖他是实在不好拒绝。
      范首相为官两袖清风,唯一的“缺点”就是要脸,与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既然范质都这么说了,李延庆也就不再绕弯子:“在下正是为调镇一事而来。”
      “那李三郎可就找错了地方,本官虽然兼着参知枢密院事,可枢密院的一应公务本官向来是不怎么过问的,这调镇一事如今由两位枢密使负责,李三郎若想为令尊谋求个好节镇,不妨去拜见两位枢密使。”
      名帖范质是收下了,李延庆他也确实见了,但见面归见面,不代表他就一定要帮李家这个忙。
      按照范质这打太极的意思,李延庆喝完桌上的凉茶就可以告辞了。
      范质这番态度李延庆是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道:“相公,在下并非为家父而来,而是为献策而来。”
      “说来听听。”范质并未表露丝毫的不耐烦,反而是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
      范质从窦仪那了解了洛阳韩伦案的始终,清楚地意识到李延庆确实拥有非同一般的谋略。
      自接过权柄以来,范质就一直为了平衡棋局而殚精竭虑。
      无论是赵匡胤调镇许州,亦或是吴廷祚重返枢密院,都出自他的手笔。
      哪怕这两条人事调动郭荣都不置可否,但在范质的坚持下还是付诸了实际。
      可即便是范质自己,也无法笃定自己的大胆调动就一定正确。
      有些调动在现在看来或许是合理的。
      但在未来呢?在郭荣宾天的未来,在幼帝继位的未来,这些人事调动就一定正确吗?
      这正是范质头疼之处,他既要操心眼下,还要忧心未来,每一步都走得不够笃定。
      在二十五载宦途生涯中,范质还从未面临眼下这等困窘。
      换个说法,现在的范质陷入了迷茫之中。
      他虽一人之下、位高权重,但他终究也是人,绝非万能的神明。
      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有不擅长的事情。
      你要范质当一位和平年间的治国宰相,这天下确实没人能强过他。
      可你若是让他在动乱不堪的时代保全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他还真不一定有这个能耐。
      说到底,他没干过这个啊,他一直以来走的就是治国文官的路线。
      当然,范质是个能看清自己的聪明人,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陷所在,所以他有意地并未过多参与枢密院事务。
      在李延庆声称要献策的时候,范质下意识地就想听听这位李家三郎的高见。
      哪怕李延庆是带着目的而来,但听一听总归没有坏处。

第八十四章 李延庆献策(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