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暮色四合:青砖院里的元宵序曲
     正月十五午后,阳光斜斜切过四合院飞檐,给灰瓦镀上金箔。欧风琳蹲在石榴树下系鞋带,鹅黄色斗篷扫过砖缝里新冒的青苔,鼻尖冻得通红:34;陈伟你看,青苔结的冰花像不像显微镜下的雪花?34;她指尖戳着墙根薄冰,呼出的白气在零下3.5℃的空气里凝成雾凇状。
     陈伟背着航天系专用双肩包走来,袖口还沾着昨夜调试火箭模型的银粉:34;刚测了温,零下3.2℃,够冻出六角晶系了。34;他掏出巴掌大的测温仪,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映着欧风琳发梢的红绒花——那是她今早用红绸子亲手扎的,说要应景。
     正屋木门34;吱呀34;开了,奶奶端着桂花糕探身:34;快进来暖手,酸梅汤给你们温在灶上呢。34;陈其旺抱着件藏青色大衣跟出来,衣领别着欧风琳用易拉罐剪的兔子胸针:34;丫头,披上,你哥连夜改的发热款。34;大衣内衬露出细密的石墨烯线,是陈伟从实验室废料里淘来的,缝了半宿才接上充电宝接口。
     黄诗雅帮欧风琳扣上牛角扣,指尖划过衣摆内侧的34;陈34;字刺绣:34;你哥为了调温控档,在书房熬到两点,说要让你在城墙上看灯也像揣着暖炉。34;陈伟突然弯腰整理背包,把给欧风琳买的草莓味润唇膏塞进侧兜,耳尖红得像灯笼穗。
     二、琉璃厂灯海:传统与霓虹的交响
     下午五点,夕阳把胡同染成蜜糖色。爷爷抱着老相册走在前面,指着斑驳的砖墙:34;这儿以前有个糖画张,你爸小时候能盯着铜勺转糖龙看半晌。34;话音未落,琉璃厂的灯海已漫到眼前——传统走马灯与LED动态屏交错悬挂,兔儿爷灯、宫灯、3D打印的星际飞船灯在风中晃出流光。
     欧风琳拽着陈伟扑向兔子灯摊,竹骨纸糊的兔儿灯眼睛是琉璃珠,嘴里衔着红纸胡萝卜。34;要那只长耳朵的!34;她蹲在摊位前,鼻尖几乎碰到灯面。陈伟付了钱,把灯递给她时故意晃了晃:34;瞧瞧,这耳朵比你上次弄坏的那只长两厘米。34;
     猜灯谜的牌楼前人声鼎沸。欧风琳咬着糖葫芦仰头看谜面:3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肯定是画!34;她想起上次和陈伟去故宫,他指着《千里江山图》说青绿色是矿物颜料,遇冷会变深。陈伟刮了下她沾着糖渣的鼻尖:34;小机灵,走,换个兔子香囊去。34;
     三、后海夜色:无人机与河灯的星河流淌
     晚七点的后海冰面挤满了人。爷爷指着银锭桥:34;我和你奶奶年轻时在这儿放过河灯,那时候用红纸糊碗,漂远了还追着跑。34;话音未落,上百架无人机突然升空,在夜空拼出旋转的元宵、跳跃的玉兔,最后定格成34;元宵快乐34;的光字,人群爆发出惊呼。
     欧风琳看得跺脚,陈伟突然蹲下身:34;上来,我驮你看。34;她趴在他背上,发绳上的铃铛蹭着他围巾,远处无人机的光映在他眼镜片上,碎成星星点点。黄诗雅举起手机录像,镜头里欧风琳的笑脸和空中灯影叠在一起,陈伟的耳朵红得比灯笼还亮。
     放河灯时,欧风琳接过莲花灯,电子烛火在冰面上投下小光圈。34;许了什么愿?34;陈伟凑在她耳边问,呵出的白气拂过她耳廓。她把灯推出去,看着它漂向远处:34;不告诉你,说出来就不灵了。34;其实她许愿时,偷偷看了眼陈伟——他正盯着河面,睫毛在灯笼光下投出扇形阴影。
     四、胡同茶馆:炭炉边的时光褶皱
     从后海出来时,寒风卷着茶香飘来。胡同深处的茶馆里,八仙桌上架着炭炉,铁架上烤着的正鼓起金黄泡泡。34;李师傅的九曲红梅还是老味道。34;奶奶给每人倒茶,茶汤在青瓷杯里漾开琥珀色。
     爷爷翻开老相册,指着泛黄照片:34;看,这是你奶奶二十岁在琉璃厂,手里攥的兔子灯跟琳琳现在的一模一样。34;照片上的年轻女人梳着麻花辫,蓝布褂子洗得发白,却笑得比灯笼还亮。欧风琳摸着相纸,发现边角有奶奶后来补的绣线——她把褪色的灯影又描了遍。
     陈伟用竹签串起翻烤:34;要烤到外皮焦脆,里面流心才好吃。34;他记得欧风琳去年说过,喜欢看糖体融化时的焦糖色。糖丝拉得老长,欧风琳伸手去接,却不小心蹭到他手背,两人同时缩回手,炭炉的火星34;噼啪34;炸开,惊飞了窗台上啄食的麻雀。
第161章 元宵灯会终于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