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吧。
      相比于张昭虞翻这种刚而犯上,顾雍才是为官的楷模。
      “你昨天不是还要敲山震虎吗?怎么今天就大加溢美之词?”
      “李先生,一码归一码。”
      一旁的吕壹笑了起来。
      “公事要做,私人也要崇敬。我很尊敬先生,但是如果先生您违了律法,我也要秉公行事。”
      年轻人,真好,踌躇满志。
      听了这话,李善长不生气,反而觉得很好,希望世间不要磨平此人的棱角,让他继续一往无前吧。
      “使君,李善长已经在来山阴(郡城)的路上。”
      “嗯,我知道了。”
      去吴郡,朱治派人来接,
      去会稽,顾雍派人来接,
      这一路之上,到底有多少眼线,世家虽然看起来低调,但是私下里恐怕真的是只手遮天,李善长眉头紧锁。
      顾雍在处理政务,看到李善长进来,他则是立刻起身,
      “会稽郡守顾雍,拜见吴王使者。”
      一丝不苟,礼仪周到,
      李善长连忙还礼。
      “善长拜见顾使君。此次前来,传陛下口谕。
      ……封阳遂乡侯。”
      “陛下还要我跟使君说一声,收拾一番,不日准备入建邺。”
      “臣拜谢陛下。”
      从会稽回到吴郡,朱治这边也把事情办好了,不过这边的手段比起顾家,倒是简单粗暴了许多,所谓贪官污吏,直接绑在郡守府外,就开始依法处置了。
      军中,朱桓和朱然已经严查一番,驱赶走了那些不遵守军纪的朱家将领。
      李善长喊上护卫,就到了虞翻家中。
      这位老先生,还是和当年一样,不怒自威。
      “匆忙来找您,有要事相商。”
      “请坐。”
      虞翻让仆人端来茶水,李善长喝了一口,就开始诉说科举之事,虞翻认真听着,表情不变。
      直到说完,他才抬起头。
      “此事,利在千秋。只不过,现在不容于世。”
      “这正是我所担心一点,我本意是在荆州尝试推行。
      张裕看向虞翻。
      “先生弟子遍布江东,怕是有数百人吧。”
      “不敢当。”
      “其中寒门子弟,怕是占据大多数吧。”
      虞翻抚须,颇为自豪。
      “老夫教学不为钱财,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来听,自当倾囊相授。”
      “那么这些人学成出山,如何才能登堂入室?”
      “老夫会推荐优秀之人……”
      虞翻说到一半停住了。
      “如何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
      “你既然如此,看来是有什么想法?”
      “创办书院。”
      “书院?”
      虞翻品味这二字的意思。
      “乡学?”
      “似是而非。”
      “乡学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书院要摒弃这些。在书院之中,人人平等,都只是为了读书学习。”
      “我大致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书院如何维持?你若是不拘一格招收学生,那该如何运营书院,难不成所有学生都不收费吗?”
      虞翻一句话就戳中关键,事物的核心都是钱,没钱寸步难行,“书院招收学生,肯定是有标准,虽然说是有教无类,但是入学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有钱人家肯定交钱,没钱的人家就要他种田。书院建设,我必然会在旁边购置良田,让学子们耕种,抵作学费。我不会免费,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陛下想在江东这边先开设第一座书院,而您就是第一位院长。我要用书院慢慢代替乡学,县学。”
      “如果先生下定决心了,陛下倒是写了一首诗。”
      “看来又有名作传世啊。”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善长寻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