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阑州行(2)[2/2页]

重生之公主归来 魅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妹妹,也不例外。
      宴卿书最后走时,说好了要去送我。
      对此我也只是表示知道了。
      毕竟,此事既然如此重大,便意味着明日群臣都会在城门外送我!
      而那个时候人多嘴杂,宴卿书是不好对我说什么的吧,一想到他无奈的样子,我突然感觉有点好笑,因为他感到憋屈的时候极少。
      常侍中忙着清点物品准备东西,虽然她只是指挥而已,可是我听着也感觉有些骇然了,笑骂道:“常侍中是打算把公主府搬出去么,怎么要带这般多的东西?”
      她也只是暂停了指挥,对我道:“公主,出门在外,是极不方便的,多带些东西,总是没有坏处的。”
      我自然是明白的,只有笑笑。庄子在《逍遥游》里说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此时我们准备的越是充分,将来路上我们便是会少受些苦。
      我赞扬了一下常侍中,便也开始想着需不需要带些爱看的书一起,毕竟路途遥远而漫长,我总不可能一直和阿蛮或者秦昀聊天度过吧。更何况,三日不读书,便生疏许多。
      我亦是该默默记下所见的风土人情,更该暗中考察清官廉吏,虽然此时想这些是有些多余了。
      我承认,我想这些都是在转移注意力的。其实我一直都只是在想一个问题,秦昀听到了这道圣旨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十月十日,宜出行。
      虽然父皇给了我一日的准备时间,但是怎么看都显得有些仓促了,毕竟扶柩这件事说大不大,但是却也不小。
      仔细想想他便是有道理的了,路途遥远自然是早点出发才能早些回来的。
      一大早我便起床,梳洗准备之后便赶往城门,今日好歹也是有个仪式的,不然怎么对得起外祖父。
      母后今日是不会来送我的,她该说的早都和我说了,此时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况且那些事情我都是可以料到的,他们么,关心的都是那些个事儿。
      我赶到城门时,时间尚早,却早已有一群人等候在此了。人群中有一个穿着红色盔甲的身影,虽然隔的远远的,我还是第一眼便看出来了,那是秦昀。
      秦昀身体修长匀称,穿起这样的铠甲来,倒也是显得英气逼人。
      我路过时,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他也只是看我一眼,而后便随着群臣一起行礼。父皇还没有到,我先来这里也是应该的,我总不能让父皇等着不是么?
      父皇该是很快就要到了,在这之前,群臣的注意力稍稍分散了些的时候,我便听见有人小声地喊我,朝声音的来处看去,果然是那宴卿书。
      他昨日说今天要来送我,我也习以为常了,只是好奇他还有什么要和我说的,昨日大约是都说完了呀。
      我犹豫了一下,见众人各自心不在焉,或许是起的太早了精神不济。我便悄悄地朝着宴卿书走过去。然而这极为细微的举动却是被秦昀看在眼里。
      我回望的时候恰好看见他在看我,依然没有表情,我心里没什么感觉,只顾着小声地和宴卿书说话。
      说来说去,他的几句话还是不离题,都是和昨天说的一个意思,只是稍稍委婉一点。就在他还要说什么的时候,突然有宫人通报:皇上驾到!
      他匆匆收了话头,终于拿出一件东西塞给我,我顿时了然,原来这才是他今日来送我的真正原因。
      那是一件极其精致美丽的围巾,材质光滑鲜亮,轻而暖,一看便是上好的皮毛做的,我轻轻一笑,道了谢,便让阿蛮拿着,快步朝父皇走去。
      既然扶柩这件事是群臣共同的意见,那么便是件大事,因此在出发之前父皇必然还是要有所交代的,对此我心知肚明,不过是个形式,走一下便好。
      初冬的日光照了下来,影子淡而长,我一边无心的听着父皇讲话,一边无聊的看着影子。我的影子恰好和另一条重叠了,抬头一看,那人恰是秦昀。
      而不巧的是,我抬头看他的时候,他亦是在看我,而且是突然抬头的,我心里莫名一惊,转过目光,却是发现还有别的人在看着我。
      一个是宴卿书,他的目光似乎一直在我身上一样,此时必然也是注意到了我和秦昀的对视一眼,因而他的表情变得颇为不满,之后便是和秦昀对视起来,颇有虎视眈眈的意味。
      另一个,则是棋染。之前在靖王府里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我却还是没有罚她一点点,她依然是做着宴卿书的侍女。我也曾疑惑过为什么宴卿书会给她求情,后来得不出合理的结论,只感觉大约是棋染侍奉了两年的缘故。

阑州行(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