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是复刻,而是超越![2/2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不吃小南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张志强非常的郁闷。
      之前王浩、林伯涵以及比尔卡尔一起研究的时候,他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对方研究的是专业的数学问题。
      现在罗大勇加入进去了,他就感觉有些郁闷了。
      张志强一直都觉得,综合楼办公室里,他和罗大勇是‘同等地位,而现在他发现还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非常的大。
      罗大勇可以加入王浩的研究组,而他只能和朱萍一起负责送饭。
      “唉~~”
      再又一次把饭菜送到办公室,然后被一群人无视的推门离开后,张志强朝着朱萍狠狠的叹了口气,“我怎么就沦落到送饭的地步了?”
      “送饭怎么了?”
      朱萍顿时不满意了,“给我们家大勇送饭,我愿意!”
      “我不是那个意思!”
      张志强顿时更郁闷了,他凑到朱萍身边小声道,“我的意思是,朱萍啊,你觉得我从现在开始,好好学数学,还能行吗?”
      “为什么?”
      “我也想加入王浩的研究组……”张志强觉得加入王浩的研究组,说出去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也和王浩一起做过研究,而现在连一起做项目都不容易了。
      他发现自己跟不上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即将被时代所淘汰,可实际上,他才只刚过三十五岁而已。
      所以他很羡慕罗大勇。
      朱萍上下打量着张志强,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下巴思考着,点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但就是有一点啊。”
      “什么?”
      “你的头发不够了。”朱萍默默摇头走开了。
      张志强愣了一下,马上找了个镜子照了照,发现头顶上有一块地方,竟然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大块头皮。
      他深吸了一口气,再不去想什么数学问题了。
      数学?
      哪有头发重要!
      ……
      王浩的研究组进展非常顺利。
      因为一些小模块的塑造有一定成果,王浩也找到了物理实验室,让物理实验室去做交流重力实验来进行验证。
      后来又找了244工厂的刘云利,让他们的实验组也一起验证。
      现在研究组主要就是塑造双元素组合形态,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更广阔的定义,以此来覆盖所有可能的元素组合。
      虽然已经进入到验证阶段研究,研究还是缺少了一个关键条件微观形态的缺口问题。
      “我们必须找到这个缺口问题,否则研究就是不完善的。”
      “我相信,任何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既然不可能是完美的,就会存在缺口。”
      “缺口会有大、有小,会有很多的方向,不一定是一个缺口,也许是很多个缺口,同时,微观上的缺口也会反应到实验中,我们必须要通过理论,完成缺口的表达。”
      “这才是实验验证最重要的部分!”
      ……
      在微观形态的缺口论证部分,研究组的进展并不顺利,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只依靠想象很难得出结论。
      他们一起讨论了两个星期,都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假象形态。
      如果针对这些假想形态都一一进行验证,肯定会消耗大量的经费还不一定会有结果。
      ‘大量,资金轻易就能达到几个亿,甚至更多。
      研究再次停了下来。
      比尔卡尔返回了首都大学,其他人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王浩也只能遗憾的停下,看着‘灵感值:97的数值,他只感到非常的郁闷。
      只差三点灵感值,就是涨不上去了。
      ‘缺口,就是关键。
      这天何毅忽然来了办公室,有些焦急的对王浩说道,“你看到消息了吗?”
      “什么消息?”
      “最新成果报道啊,《科学》杂志!”何毅解释道,“芝加哥大学的超导研究组,发现了你说的那个问题!”
      王浩愣了一下,忍不住站起来惊讶道,“你是说,发现超导前置温度,制造的交流重力场强更高?”
      “对!”何毅用力点头。
      王浩查看《科学》杂志最新一期的内容,就看到了相关的快讯消息。
      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发现了一种碳、氢、硫的混合材料,加压到260ga时,实现了超导转变温度15摄氏度的室温超导。
      更重要的是,他们观测到20摄氏度时,交流重力场强度达到18的极值。
      同时,15摄氏度的超导转变温度,交流重力场强度则只有14。
      前者的室温超导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成果,因为混合气体加压的强度太高,260ga,也就是大气压的260万倍,根本不是常规能够应用的。
      另外,混合气体不是正常的超导材料,能承受的最高电流极值太低,还远远赶不上普通导体,根本没有实现应用的可能。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于超导转变温度五摄氏度时,观察到了交流重力场强的极值,绝对是一个交流重力研究的大发现。
      芝加哥大学超导实验组负责人索尔斯布朗接受采访时,很是兴奋的说道,“这个发现非常有意义。”
      “只要研究它出现的原理,在探索反重力以及超导机制两个方向上,我相信,都会有非常重大的进展。”
      这个新发现让物理界非常震惊。
      很多阿迈瑞肯媒体也因此而狂欢起来,因为超导机制领域的研究中,他们似乎已经处在落后局面上了。
      超导定律,是王浩研究出来的。
      王氏几何则是被数学界、物理学界广泛的研究,并希望能拓展到更高一级,来覆盖复杂元素组合形态,以便对超导机制进行解析。
      这就是超导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全都都是来自王浩,或者可以说,全部都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
      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有了新发现,他们或许就可以以此来赶超中国的研究进度。
      交流重力结合超导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备受世界瞩目的方向。
      《科学》杂志新一期出来,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还有很多跨界的讨论,引起了普通人群体的关注。
      这个发现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
      仅仅到了第二天的时候,科工局副局长周敏华以及科学基金会超导办公室的吴晖院士,就都打电话来询问王浩,随后又马上乘坐飞机来到了西海大学。
      科工局和科学基金会,都是交流重力研究项目的上级部门。
      周敏华、吴晖关心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芝加哥大学的新发现,会不会促进阿迈瑞肯方面,对于交流重力、超导机制研究对国内的超越。
      周敏华表现的更为焦急,她见到王浩以后,直接就忍不住问道,“王教授,这个新发现,会不会让他们有其他新发现,从而超越我们?”
      “当然不会。”
      王浩不在意的轻笑道,“周局长,您是担心过头了。”
      “为什么?”
      吴晖有些不明白的问道,“材料还没有进入超导状态,却检测到更高的交流重力场强,应该是个很惊人的发现吧?”
      王浩抿了抿嘴,想了一下道,“如果你们还是担心,那也很简单。”
      “这样,我写个混合气体的配比。你们按照配比,让其他实验组来做,应该就能复刻他们的实验了。”
      他说完补充一句,“不止是复刻,应该是超越!”
      2323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是复刻,而是超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