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纲与穆肃二人闻听此言便留在了济南城中看看这山东参政与信任讨燕大帅有何秘法能够一举击杀燕王。
却不想竟是诈降诱敌之毒计。
于是二人便留在城中跟着习练。
直到今日朱棣带领众人策马入城之时方才在危难之际及时出手。
救了这燕北枭雄性命。
那纪纲巧舌如簧,说起话来眉飞色舞。
添油加醋之时只将整件事情说得绘声绘色。
当场之上众人听了不免人人动容。
便是那朱高煦听了也不由得连连点头。
心中暗想:这个纪纲当真是口若悬河。
这小子和穆肃两个人不就是想来投诚。
然而又怕自己寸功未立来了也难以得到重视。
因而故意等着铁铉与王省这两个家伙行此请君入瓮之计时方才出手。
如此一来便是那救主之功!
此等行事当真可谓心机满满!
但是此时被这小子这么一说却是如此玄之又玄!
当真可谓是赢得了满满的眼球。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小子说得也都对呀。
今天要是没有这两个小子出手相助只怕父王当真早已命丧当场。
今后如何还能成就大事?
这两个小子可谓是救主之功!
再加上这小子讲故事的能力又这么好,怎么能不讨得父王欢心?
难怪这小子后来能够成为永乐朝第一酷吏!
不错是个人才。
别的不说就冲着这小子日后将会成为锦衣卫指挥使。
掌管那个名镇千秋的锦衣卫。
自己就一定得把这个小子拉拢过来!
兴许日后必将助我成事。
而此时朱棣却也听得哈哈大笑。
“你二人既然今日救了本王性命。”
“本王自当重赏!”
“却不知你二人想要什么?”
纪纲与穆肃二人闻听此言急忙起身。
抱拳施礼:“王爷我兄弟二人一心前来投奔,却也不敢有所期望。”
朱棣道:“本王岂是那知恩不报之人?”
“你二人尽管道来!”
纪纲却躬身施礼,“王爷不才小人却有一法或可使城中之人献城投降。”
朱棣“哦”了一声:“不知兄弟有何妙极?”
“纪纲不才曾经在王省处学得几年私塾。”
“与王省门下大儒高贤宁私交甚密。”
“小人不才愿意休书一封射入城中劝其献城投降。”
朱棣听后不免拧眉。
朱能道“纪纲兄弟此计虽妙。”
“那高贤宁却也有些名头。”
“然而经历今日之事已可看出铁铉与王省等人已然决心与王爷为敌。”
“只怕难以成事!”
纪纲急忙向朱能躬身施礼。
“将军所言甚是。”
“然而不过一封劝降信而已。”
“若是能够得成那便最好。”
“省去我军攻城之苦。”
“若是高贤宁不肯就降,王爷爷并无任何损失!”
张玉进言:“纪纲兄弟所言甚是。”
“今日一战除了盛庸、庄得等那一众南军骁将之外。”
“那铁铉更是通玄之修。”
“我军若是强攻势必将有士卒损伤。”
“我军若是能够不战而胜那便最好!”
“因而老朽觉得纪纲此计可行!”
那黑袍僧人道衍同样符合:“阿弥陀佛!”
“大帅所言极是。”
“纪将军所出妙极当真可谓百利无一害。”
“我等何不一试?”
朱棣见道衍禅师与张玉皆如是之说便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纪纲兄弟了!”
“来人呀传纸墨来!”
第274章:枭雄生恨,纪纲献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