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公李景隆为讨燕大帅,以密云总兵平安为先锋。”
“携沧州总兵瞿能、济宁总兵盛庸、大同总兵武定候郭英诸将调配军马讨伐燕北!”
黄子澄、李景隆志得意满躬身领旨之时。
齐泰、徐辉祖等人脸上不由得均是闪过一丝不屑。
只待退潮之后一众文武出了紫禁城。
李景隆来到黄子澄身边:“多谢黄大人保举之恩。”
黄子澄道:“国公言重了,下官推荐国公为国出力,却也不是什么好事。”
“要想长兴侯五十万大军在真定城下惨遭屠戮。”
“便可知此行凶险,国公若不能胜,不但有负皇恩浩荡,同样将辱没岐阳王声威。”
“因此还望国公马到功成!”
“黄大人放心,李景隆自当全力一战,年内便可大破燕军!”
黄子澄闻听此言,捻须而笑,“如此最好……”
然而这位大明权臣尚未说完之时却闻身后有人言道:
“曹国公切莫夸下海口。”
“想那燕贼久经战阵,军中将校杀伐骁勇,皆不畏死,若要胜之谈何容易?”
黄子澄与李景隆二人一并扭头之时,却见说话的正是魏国公徐辉祖。
李景隆对于自己的父亲李文忠屈居徐达、常遇春之后位列功臣第三之事心中早有不忿。
如今正为自己能够有机会平叛燕北之事而沾沾自喜。
听闻徐辉祖如此言语便只冷哼一声:
“魏国公未免太过抬举那反贼,而又灭了我大明雄师的威风!”
李景隆此言一出便是身旁的黄子澄也不由得脸色一变。
徐辉祖道:“并非本公涨燕北士气,灭自家威风。”
“而是本公曾经几次巡边燕北知那燕北铁骑天下无双,我朝中官军绝非对手!”
“只是想提点曹国公此次出战切莫掉以轻心!”
徐增寿此时也已经站在兄长身后,冷哼一声。
“是呀我大哥的意思是曹国公您若是一味逞强,不知深浅的话只怕难以取胜!”
“到时候您这位国公身陷乱军之中倒是件小事。”
“但若是在兵败之时丧师辱国那就不好了!”
李景隆冷哼一声:“二位多虑了,李某定然不会辜负圣恩。”
“却不像你们兄弟二人,与那燕贼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徐氏兄弟二人闻听此言不由得一并凝眉。
“曹国公何意血口喷人?”
李景隆便只冷冷一笑:
“本国公说的也是实话,不然的话即便有齐尚书出面保举魏国公岂不也是未等得帅?”
徐氏兄弟二人,哑口无言之时那曹国公李景隆已然拂袖而去。
徐辉祖直气得虎目圆睁,只将口中钢牙咬得吱吱作响。
徐增寿道:“兄长不必与这得志小人一般见识。”
“不若到小弟家小酌一番!”
徐辉祖摇头之时长叹一声:
“兄弟若不是你当今进谏放走了那燕北三子岂有今日之乱?”
徐增寿脸上一红。
“大哥,小弟也没有想到大姐夫今日起兵呀,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干出此等糊涂事?”
徐辉祖又是一声长叹,低着头迈步向前走去。
徐增寿急忙跟上前去。
“大哥莫愁,莫慌,还是到兄弟家一叙吧!”
第65章:拟旨换帅,国公失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