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幄,决胜千里,燕北文武尽皆信服。
然而今日此言一出,县衙之内立时又是一阵惊叹之声,显然这燕北文武多有非议。
朱棣见当场之上一众文武多有异议,便只笑道:“不知禅师如此进谏,有何依据?”
燕北群雄闻听朱棣发问,自然都不再做声,一并看向道衍和尚,看他如何作答。
道衍和尚却只微微一笑。
“两军争锋,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衲如此进谏依据便在于此!”
“想那耿炳文,得此爵位,其之声名全仗当日以七千士卒扼守长兴城抵御张士诚十万大军数月之功。”
“却不说他协助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正在四方,便是以其独自带兵的能力来看那耿炳文乃是兵中狗道者。”
“最善长的便是看家护院,据险而守。”
“此时我们若是换个角度来想,若是耿炳文率领十万之众,抵御王爷的五十大军讨伐,其会怎样?”
朱高煦道:“那耿炳文老儿自然会像禅师所言,据险而守。”
道衍和尚微微点头,“这便是了,耿炳文若是如此行事,那么他自然也会以为王爷定是如此!”
“然而兵者诡道,我燕军却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如此一来,两军尚未开战王爷您便已占得先机!”
朱棣哈哈大笑,以掌击案,“禅师高见,正合我意!”
朱高煦自然知道其实自己的父王早已做好打算就想如此行事。
此时见道衍进言,朱棣首肯,立时跪拜于地,“禅师妙计,想来此战定能大破耿炳文!”
“孩儿不才,愿为先锋去立头功!”
朱棣哈哈大笑,“难得我儿不避刀斧,既然如此为父便成全你。”
“来日大战之时你与丘福得燕山中护卫便是先锋营,最先出战。”
一众燕北文武见朱棣心意已决,立时纷纷跪拜于地,恳请出战。
正在此时忽然一名旗排官,快步而进,跪地施礼。
“启禀王爷、禅师、诸位将军,门外一名大汉自称有破敌之法,前来相助。”
朱棣闻听此言,立时喜上眉梢,哈哈大笑,“竟有此等好事,当真是天助我也明,快快有请!”
片刻后却见一位身材高挑的大汉在一众旗排官的带领下进入县衙。
只见来人一身粗布衣服,头上一顶斗笠压得极低,却瞧不见此人面孔。
朱高煦见来人形象诡秘,只怕与父王不善,于是便已做好准备时刻出手,以防其贸然出手,对父王不敬。
只待那大汉站定,朱能问道:“既然这位兄弟有破敌妙极却又何不以真是面目相见?”
那大汉言道:“在下素问燕王殿下久经战阵,骁勇无比,对待诸将犹如兄弟一般,手下作用燕山三卫使,燕云十八骑。”
“却怎的如此不知在下冒死前来,却是如此轻慢?”
朱棣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哈哈哈,实在是小王怠慢了!”
而后向着门前一众士卒微微一挥手,“尔等退下,没有本王传唤,任何人不得擅自近前半步,违令者斩!”
堂前一众亲兵侍卫,听闻朱棣所言齐声称是。
而后急忙关闭房门,纷纷向前数步。
朱棣道:“此时一众士卒皆已屏退,此时这堂上之人皆是我燕北骁将,请兄弟放心今日你我相见自然不会走露半点风声。”
那大汉闻听此言,这才除掉头上斗笠,跪拜于地,“末将久闻王爷盛名,此时特来归降,还望王爷不弃……”
第24章:燕王决议:以寡敌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