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邹浩然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雀占鸠巢之后露出马脚。
这几天他已经给自己营造出来一个受到先贤青睐的幸运儿的形象。
塔读@读小说
“既然如此,邹兄,在下冒昧了。”
寒暄了两句,两人关系拉近了一些,邹浩然开始问他有关国子监的事情。
国子监作为大唐最高学府,汇集了来自各地的优秀学子,师资力量雄厚,有许多大儒名家在国子监任教,学子待遇很好,包食宿,每月还有朝廷发放的俸禄可以领。
按魏叔玉的说法,大唐立国十余年,局势渐稳,朝廷急需大量的人才,只要不是太差劲,国子监的学子随时可能得到朝廷征召授官。
可以说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半只脚便踏入了仕途,如果再有人举荐,轻松进入官场,未来是一片坦途。
不过邹浩然对他说的这些不感兴趣。
邹浩然旁敲侧击,只想知道进入国子监之后该如何摸鱼,最好是有那种不需要多和人接触,不引起人注意,还要不被人干涉的空子可以钻。
他进入国子监可不是要当官,而是想避开外界的干扰,完成“蜕变”,当然不想受到太多的管束。
魏叔玉越听眉头皱的越厉害,当他完全听明白邹浩然想做国子监混子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劝道:“邹兄一身医术高深莫测,修为在年轻一辈中亦是出类拔萃,为何要这般自甘堕落?”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以邹兄大才,自当为苍生百姓为国朝鞠躬尽瘁,他日青史留名,蹉跎时光,任性为之,要不的呀!”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邹浩然苦道:“魏兄此言大善,我岂是那种自甘堕落之人?”
“可魏兄忘了,我是百家门的首徒,百家门与我等同门的遭遇魏兄想必有所耳闻,魏兄觉得那些人会容我翻身?”
“我所求不高,安安稳稳渡过在长安的这段日子,然后回到门中延续诸子百家的学识,我不能让诸子百家的学识断在我们这些后辈手中。”
魏叔玉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百家门近来的遭遇他听说过一些,来见邹浩然之前,魏征提醒过他,百家门的大坑不能踩,恩情是恩情,能帮的帮,但绝对不能因为恩情去做得罪人的事情。
打百家门主意的人可太多了,他魏家扛不住。
思前想后,魏叔玉觉得邹浩然的选择其实很有自知之明。
避开旋涡,可能还有机会,太出挑,等待邹浩然的只有打压,乃至是毁灭。
想到这里,他终于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n
第十一章:摸鱼的好位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