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袁农平的眼神散发着光芒,脸庞带着幸福的笑容。
的确,每一个在尘世间挣扎的人,无论过得有多么艰辛,不容易。谈及心中梦想时,都能从内心深处能迸发出一股强大的能量。极富感染力,能使旁人心神一颤。
瘦小的身影,微微弯曲的后背,在阳光的照耀下,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显得那般伟岸,不平凡。
“袁爷爷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没有袁爷爷,我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杂交水稻彻底解决了华夏民族的温饱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拘泥于吃得饱,再向吃得好进军。”
“袁爷爷也没有停止探索,第五代超级水稻。不仅提升了产量,还特别注重口感和营养。”
画面一转,回到直播间。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也有一位潜心研究水稻的大学者。甚至不惜牺牲仕途,放弃荣华富贵的官宦生活,毅然决然的弯腰农作在田间地头。”
“他就是宋应星,《开工天物的》作者。”
“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随着镜头,我们一起回到三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
火伞高涨,阳光毒辣。
江西新县城郊,一片农田中,青绿色的水稻长势极好,颗颗稻米饱,满,禾苗挺拔。随着儿一阵轻快的夏风,左右摇曳着身姿。
近处一看。
一位身穿长袍,俨然一副读书人形象的年轻人,正弯曲着身子,细心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长势。
此人,就是正值青年的宋应星。
时不时,他还蹲下身子。
伸出手在地面挖出一捧土,感知着泥土的情况。
忙碌了一个多时辰,才停下了动作,走向农田边的一颗葱郁大树下,躲避猛烈地太阳。也不顾地上的灰尘,直接一屁股坐下,毫无顾忌。
宋应星身上的长袍沾满泥土,脸庞上挂着泥水,就连手指甲缝里,都残余着泥土。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但他丝毫没有在意,望着周围茁壮成长的稻苗。
脸庞露出痴痴的笑容,唯独嘴巴里面两排大门牙,还算干净。
休息了片刻,宋应星站起身子,准备继续忙碌。
就在此时,不远处出现一个黑点。
黑点由远及近,越来越大,距离几十米时,成了一个人的形状。
“长庚,你怎么还在田中劳作。从清晨起床就到这里,现在响午都已经过去,浪费时间啊。我们兄弟二人的手,应当是挥笔洒墨,报效朝廷的。不是扛锄头挖土,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来的人是宋应星的大哥,名叫宋应升。
面对大哥的责备,宋应星没有生气。
反而背过手,望着田里的秧苗,轻声说道:“这也是国家大事,关乎到黎明百姓的口粮问题。”
明朝王历时五年,宋应星出生在江西新县一个五行缺钱的书香家庭。
刚听懂人话时,他爹就天天在耳边念叨。
“你太爷爷当过三个部门的尚书,咋家祖坟天天冒青烟。你爷爷英年早逝,当中了举人就嗝屁。
第63章 横跨时空的思想交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