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编订成册的竹简,递给了晁错。
“吾已老矣,无心远游。你带着它去咸阳,交给当今皇帝。”
“若他是一个圣明的君主,自然会收下,说不定还会封你一官半职。我希望它能在世间流传,让人们的思想不在愚蒙。如果能达成这点,老夫死而无憾。”
晁错本就是奉命跟随伏胜学习《尚书》,也可算作一名弟子,与伏胜的情感日渐深厚。
“先生,您……”
伏胜摇了摇头,说:“你走吧,老夫的知识你学的差不多了,我已经没有能传授的。你学成归去,将尚书的思想发扬光大,有所成就,就是对我最大的宽慰。”
晁错不在犹豫,带着伏胜亲笔批注的尚书,离开了。
此时,周瑾插了一句画外音。
“诸位观众,晁错学成归去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应通晓治国方略,深的文帝赏识。”
“周瑾,你在对谁说话?”
伏胜眉头一皱,疑惑问道。
周瑾咳嗽一声,笑着说:“有所感叹,自言自语罢了。”
伏胜轻点脑袋,赞赏的看着周瑾。
“我看你天资聪慧,品德端正,有心收你为徒,你觉得如何?”
“噗!”
七七一个没憋住。
周瑾面色一愣,咽了一下口水,连忙施了一礼。
“多谢先生赏识,后辈不会在此多做停留,办完事就得回去。先生大名在后世流传甚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天资愚钝,实在入不了先生的眼。”
伏胜听完若有所思,迟疑了片刻,问道:“后世可有读《尚书》?”
周瑾还没开口,七七率先说道:“在读,我记忆深刻!”
嗯?
周瑾眉头一阵。
七七挠着脑袋:“中学就要求我们背诵尚书中一篇文章,叫啥名来着,一时间给忘了。”
“何为中学?”
伏胜不解问道。
周瑾面露微笑,大手一挥,凭空出现一副画面。
画面展现的正是后世教室的场景,正值青春年华,十五六岁的青年们,手捧着课本,朗朗上口的读着尚书其中一片文章。声音洪亮,字字涌进伏胜的耳朵中。
他苍老的脸庞,逐渐浮现出笑意。
“甚好,甚好!”
良久过去,周瑾收了画面。
伏胜还有些意犹未尽,回味了许久,才开口说道:“没曾料到,后世学风居然如此浓厚,这些学生可是王孙贵族?”
伏胜一直希望,自己的学术应当在民间流传,不仅仅只服务于上层社会。
周瑾摇了摇头,说:“我们推崇有教无类,人人平等。不管家世如何,都在一间教室接受同等教育。”
闻言,伏胜颇为惊讶,这是他从未设想的一条道路。
并且,不仅于惊讶,心中似乎若有所思。
周瑾连忙闭嘴,他知道自己说多了。
尤其是对伏胜这样的人而言,一旦被他悟出点什么,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好在伏胜没有继续追问,周瑾松了一口气,以后得多加留神。
第51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