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泰山仰止更尼山。修身育秀真师表,治国传方苦圣贤。仁恕中华堪万代,和同世界已千年。艺经正统百家?,释道偕归国学缘。”
“孔圣人的一生,要么是在问道讲学,要么是在著书传道。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儒家,贡献给了春秋,贡献给了后世。”
周瑾沉沉的声音在画外音中响起,与此同时画面上不断的闪过孔圣人的生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听到孔圣人充满了感慨与悲凉的声音,周瑾不禁眼眶一酸。
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
纵然是圣人,但是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普通的老人而已。
唯一的儿子死在他之前,最喜爱的弟子也死在他之前。
而他,只能在垂暮之时躺在床上,回首自己的一声。
“我一生论道讲学,创立儒家。”
“今后我死去,也不知道儒家在这世间,会立于何等地位。”
孔圣人缓缓开口说道,语气中不知道是平静还是辛酸。
听到这里,周瑾心中一揪,终究是忍不住上前两步,来到了榻前。
“老师,你可想看看,千百年后,世人对待儒家的态度?”
周瑾话音刚落,孔圣人的眼中便放出几丝光彩,他张了张口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但终究是没有开口。
而周瑾则是抿了抿嘴,大手一挥,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孔圣人的面前。
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两边墙上贴着“学海无涯”的警示词,以及关于“孔圣人”的名人介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看着一群学生们跟随着老师,摇头晃脑的朗诵着《论语》中的篇目和名言警句,孔圣人似乎是有些惊讶的睁大眼睛。
“老师,这就是千百年后,学生们学习所坐的教室。”
“而咱们儒家所作的《论语》,也是无数学生们从小的必修课。”
“在未来的华夏,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周瑾的一番话,使得孔圣人的眼眶有些湿润。
第21章 千百年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