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李绩大怒:“来人,将武媚娘打出营帐。”
李世民大声说:“慢,李爱卿,如果武媚娘说得有理,你也不听,为什么不给她说话的机会?”
李绩只好停止驱逐武照。
李世民示意武照开口。
武照说:“我查过史书,高丽人凶悍,十分好斗,一旦动武,往往心存必死之志,非杀退对方不可,我军与这样的军队对垒,取胜不易。”
说着,她又指着地图说:“这张地图画得并不详细,没有标明山地,高丽国内,少平原而多高山,山路险峻,山林险恶,常人难以翻越,我军如果深入高丽境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行军难的问题,至于运送粮草,就更棘手了。”
李绩闻言,深觉有理,打消了驱逐武照的想法。
武照望着李绩和程咬金,说:“二位攻打高丽的战略都不错,但没有考虑到行军的路程和时间,高丽山多,城池处在群山之间,我军在平原行走三百里,需要三日,换作在山路上行走三百里,恐怕要十天半月,这样行军,耗不起啊。”
众将听了,不寒而栗。
武照又说:“第二,在天时地利上,高丽军占据更多优势,高丽军既熟悉境内地形,又擅长在山地和丛林中作战;相反,我军进入高丽,骑兵在山地和丛林中无法冲锋,步兵对山地不熟悉,莽撞闯入山林中,很容易中敌军的埋伏,所以,我军的当务之急不是攻城,而是想办法把不利变成有利。”
李世民思考半晌,说:“武媚娘所言句句有理,目前摆在我军面前的问题是怎样在山地丛林中行军。高丽多的是穷山恶水,不容易征服,朕一时没想那么多,缺乏周全的考虑啊。”
众将听了,无不失望。
李世民抬头看着武照,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何不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武照说:“我军抵达柳城后,渡过辽河,将大军分成几部分,李绩,程咬金等老将各领一军,分别从南面,北面,西面,同时向平壤潜进,三路人马具体怎样行军,如何攻伐,领军的将军们自行决定,陛下居中,带领一支大军押后,缓缓向前推进。”
顿了顿,又说:“北面的兵马直取扶余,切断契丹与高丽的联系,防止高丽向契丹求援,西面的兵马直取辽东和白岩城,南面的兵马与张亮的水师遥相呼应,夹攻安市,卑沙,建安,水陆两军会合后,直取金城,直捣平壤,三军同时出击,在平壤城下会师,这样就可解决腹背受敌的问题,但愿能攻克高丽。”
大将牛进达听完,说:“我军征战高丽,不占据天时地利,如果将大军分成三股,每一支军队的战力减小了许多,高丽军队如果采用各个击破之计,我军危矣。”
顿了顿,他又说:“更何况,分兵后,各军如何运输粮草?各军将领互不统属,如何使号令统一?陛下率领中军缓进,怎样指挥全军,武媚娘,你一介女流,怎么会知道种种弊端?”
武照淡定地说:“任何事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可行。分兵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高丽山地崎岖,丛林险恶,我军稍不小心,就会中敌人的埋伏,如果将大军分成三股,其中一股覆没,另外两股还能攻下平壤。”
牛进达大怒,说:“你一介女流之辈懂什么?这里不是你说话的地方,滚出去。”
李世民说:“牛将军不要暴粗口,分兵有分兵的道理,不分兵有不分兵的道理,凡事要慢慢商量,任何人不得搞一言堂。”
李绩说:“陛下,老臣赞同分兵。”
程咬金说:“团结就是力量,大军拧成一股绳,战无不胜,大军如果分散,力量也就分散了。陛下,老夫不同意分兵。”
众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分兵派,一派是合兵派,两派争吵不休。
第275章 战前决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