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
武照问老道士:“不知仙长来此有何贵干?”
老道士说:“贫道也不干什么?只是骑鹅路过这里,看见小姐写的字神奇,想看看。”
武照说:“请仙长欣赏。”
老道士盯着几案上的字幅,看了半天,说:“如果贫道没说错的话,小姐所写的乃是当今圣上最喜欢的飞白书。”
武照说:“正是,仙长慧眼识书。”
老道士问:“小姐写的飞白书出神入化,可与陛下写的不相上下,不知小姐可知飞白书的来历?”
武照说:“既然仙长对飞白书如此了解,请赐教。”
老道士将拂尘搭在肩上,娓娓动听地讲述了飞白书的来历:
原来,在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帝命令当时的书法家蔡邕书写《圣皇篇》,蔡邕得令,日夜书写,一写完,就把它送往皇家藏书的地方——鸿都门。
不巧的是,鸿都门这天正好紧闭,只有一位工匠在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着宫墙,笤帚太大,石灰水太浓,刷过后的墙壁上出现了一道道黑,一道道白的印迹。
蔡邕见状,心想,以往多用笔蘸墨汁写字,一笔写下去,笔画是纯黑的,如果借鉴这位工匠刷墙的原理,在黑色的笔画里夹杂一些白色,整幅字看起来岂不是更生动?
他这样一想,就回到家里,赶紧把竹子劈成细条,把细条绑在一起,做成一支竹笔,用竹笔饱蘸浓墨,在纸上写字,创造出黑色笔画中夹杂一丝一条的露白的书体,这就是飞白书。
飞白书又被称为草篆,就这么产生了,从此流传天下。
武照听老道士讲完飞白书的来历,对这种书法又多了一层了解,说:“飞白书果然神奇,若非仙长讲述这番话,我还以为是圣上创造了这种书法。”
老道士说:“小姐的飞白书已成境界,可与圣上的比拼一番,如果把小姐的飞白书与圣上的放在一起,一般人恐怕鉴别不出来。”
武照说:“仙长谬奖,谬奖。”
老道士说:“其实,贫道此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希望用白鹅换取小姐一幅字。”
武照说:“哦,是这样。”
老道士说:“贫道希望小姐用飞白书写一本《道德经》,写完交给贫道,贫道就把白鹅留给小姐,不知小姐意下如何?”
武照当即命令:“阿太铺纸。”
老道士说:“不用,贫道自有纸张。”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空白书,书中只有书页,书页上没有一字,他好像早有准备。
武照接过空白书,说:“仙长好像早就准备好了?”
老道士说:“贫道怀揣空白书,到处寻访书法名家,一直未遇,今日访得,小姐正是贫道巧遇的书法名家,请小姐不吝赐字。”
武照把空白书放在几案上,提笔在封面上写下三字:道德经。再翻开空白书页,在空白处飞快地书写。
老道士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武照运笔如神,《道德经》所含的五千文字,在空白纸上不断浮现。
武照写完了最后一字,中间没有停顿一下,一气呵成,最后收笔而立,说:“书写完成,仙长,你看怎么样?”
老道士翻动着书页,看了看,说:“小姐的飞白书精妙绝伦,用笔圆浑,中空外实,在用点上,保留着魏晋风度,在结构上各尽字体的自然之态,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阿太,晴雯,紫鹃一齐说:“既然小姐写得这么好,仙长快拿起经书,留下白鹅。”
“贫道就不客气了,告辞。”说完,老道士拿起武照用飞白书写成的《道德经》,一晃走得不见了。
武照,晴雯,紫鹃,阿太一起骑上白鹅,飞回到长乐宫。
第133章 书法换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