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远总觉得相声这种东西,最好还是按照观众的角度来说比较好,毕竟买票的是观众,你吃的还是人家的饭,如果你不讨好人家的话,人家不买你的帐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在说相声的同时,学习还是不能落下,一方面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说白了也就是上学那点事儿。二来就是基本功的学习,这个可是有老师带着的,而且还不止一个。这一段时间常远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也有一点点的加强。总不可能只学上一门儿,毕竟相声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融会贯通,杂糅了很多艺术形式的一种艺术。“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这句话不是说着玩儿的,要多知多懂的同时还要多学习。
这一段时间常远,慢慢的度过了自己的变声期。怎么说呢,这一段变声期的度过对常远来说是有些痛苦的。常远受老爸的影响,从小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爱说话的人,让他一段时间不说话,甚至少说话,常远肚子里憋了一肚子话还是挺难受的,而且再加上常远这个人比较爱表现,上了舞台就希望能让所有的人尽兴,唱两段儿或者是说点儿成本大套的。都是常远比较喜欢做的事儿。
但是这样的节目,路老头儿是不让演的。甚至到了署假的时候,基本上只让他,学习和练嗓子基本上不让他上台,两三天也就上去一台演出,不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平稳的度过了变声器之后常远的嗓子,又亮又脆。
时间过得挺快,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嘀嘀嗒嗒,转眼之间就又到了国庆节。
想想去年国庆节那会儿,俱乐部那帮人闹得沸沸扬扬的,总之就是一句话,想埋汰自己,但是好在自己没接招。常远可是知道当年郭老板是因为啥差点儿被斗倒的,跟他们计较总是吃亏,没有占便宜的时候,毕竟人家人多嘴也多,人多嘴杂指不定谁说一句什么就能把自己问住,沉默是对付这帮碎嘴子最好的办法。
这不这一年时间针对常远的声音就少了一些,当然少,只是片面的,不熟悉的观众对常远意见还是比较大的。不得不说,林家这帮人脑子还是比较活分的,知道常远是个孩子不好对付,所以把矛头都指向了常远的姥爷。
对了,姥爷也从俱乐部撤了出来。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常远不知道,总之是花了一笔钱的,而且打那之后,姥爷也不怎么想上台了,毕竟自己家的事儿自己知道,姥爷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常远身上了。
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了,常远是这么想的,但是过去的事儿就真的那么容易就能过去吗?常远心里是非常没底的,说句自吹自擂的话,常远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自己的肚腩而要比那帮人宽敞许多,有些很多他们不知道的段子,常远都了然于胸,毕竟也是几十年听相声的老听众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