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面对刘琮的问候,孙策却不以为然。
      “哼,荆州鼠辈,你既然害死我父,还敢在此饶舌。今日我带兵十万,就要一举荡平荆州。识相的乖乖下马受死。”
      “唉,我本想和阁下和平共处,谁知道您竟然如此无情,那就只好兵戎相见了。”说罢,城中鱼贯而出的五千士兵已经列好了阵势,都一齐向前。
      孙策见这些人气势不同于一般士兵,低声对手下说到:“黄盖,韩当,你们二人带领两千骑兵从左翼进攻,程普,你带一千人从右面策应。我带两千从正面突破。他兵微将寡,此次若是成攻,必然能击溃他们。”
      三人皆点头表示知道,随后骑兵后退,分兵。而刘琮的士兵只能默默地看着。
      自古以来,骑兵胜于步兵最大的优点也在于此。骑兵灵活机动,可以从各个方向打开战场的突破口。还可以自由选择战斗的地点。所以尽管战斗力再强悍的步兵,也抵不过这样的进攻。甚至连转向都做不到,一旦转向,必然会打乱阵型。一个松散的阵型是不可能抵挡住声势浩大的骑兵冲锋的。
      谁知刘琮的军队不仅不为所动,竟然还结成密集的方阵朝前迈进。甚至跨过了刘琮让人挖的壕沟。继续向前。唯一奇怪的就是他们的侧翼,除了铠甲之外好像还带着什么东西。
      眼看着分兵已经完成,刘琮军队的三面已经被骑兵围住。而刘琮的军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时机已到,孙策让人敲响代表着进攻的鼓声。霎时间,三面军队一齐冲锋,喊杀声震天。那些被刘琮派出来挖沟的士兵都吓得腿软。急匆匆的跑回城里去了。
      与此同时,刘琮的军队也开始行动。诸葛亮命人击鼓,听见鼓声之后,整个方阵迅速展开。每个人都携带着不同的兵器,将手中战杆朝向前方,准备拒敌、
      应对骑兵,诸葛亮和刘琮想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阵型。这五千人,每七人为一组,内圈正面迎敌的部队,两人持长枪,一人持盾站于两人之前,掩护他们。再有四人站在这三人之后,手持着特制的长戟。长戟的从铁质尖头处分叉,就像是后来的狼铣一样。不过为了防骑兵,尖头的部分需要更加坚固,长度也需要增加,还要更加轻便。所以只好牺牲掉部分防护面积,换来对骑兵的杀伤力了。
      孙策的骑兵一见,就知道大事不妙,可已经没有办法停下来了。全部被长戟刺穿了马匹,挂在了上面。而他们自己也跌落了马,还没等站起来就被长枪刺死。
      因为是抵御骑兵冲击的长戟,自然不可能由一个人来拿着。队伍后面的两个人的其中一个在举起长戟的同时就要将一个带有地钉的三角形的支架放在地上,狠狠的踩两脚钉瓷实之后和前面的一个人一起撑着长戟。
      当然,刘琮也看到了。奔驰状态下的马的冲击力终究是力量巨大。即使是这样,整支队伍还是出现了一点点晃动。如果就像这样持续不断的冲击的话,阵线很快就会崩溃。
      孙策当然也能看出来这种事情,但是这样损失太大了,他不会这么干的。于是,他下令,两侧的骑兵开始冲击。从侧翼冲垮敌军。

第43章 战修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