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不想厚此薄彼,让荆州的士族们产生不满,另一方面,他也需要足够忠诚和有才干的人来治理三郡。
      这一天,刘琮去找了他的父亲。自从张羡叛乱被解决之后,刘琮就又精力无限的去整顿交州的事情了。不知不觉,父子两人又是近一年没见了。刘琮对刘表是谈不上什么感情的,但为了维持良好的关系,适当的交流还是必不可少的。这几年虽然甚少接触,但书信往来还是有的。当面见到的时候,才发觉刘表已经变得如此苍老了。
      这个时代的人生存条件不如现代,在面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到了刘表这个岁数,脸上就再无一点生气了。看着这张老脸,刘琮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同情,如今的他已经是日薄西山,曾经的梦想和抱负也都随着时间而一并消失了。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或许对现在的他来说,回忆过去比展望未来更加幸福吧。
      “父亲,最近自从张羡作乱之后,荆州南部三郡大小官员几近一空。您可有办法尽快恢复,将之补齐?”
      刘表摇了摇头。“哪有什么办法,每天都有人求见,想要让我照顾他们的孩子,顾此失彼,议论不休。唉,我看是难啊。”
      这一番话虽是实情,但刘表也大概猜到刘琮这小子又有什么点子想在荆州实施了。所以他提前把这话说清楚了。现如今荆州大小士族都打算从中获得些利益,如果不能把他们安排妥当,还会有张羡这样的事出现的。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刘琮提出来自己的建议。
      “我不是说了吗?荆州各家,每个都有堂堂正正的理由保举自己的子弟。任何一个理由都不能服众。不可轻举妄动啊。”
      “您放心,我自有办法,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说着,刘琮悄悄的将自己的计划对刘表说了一遍,刘表听完大为欣喜,点点头称赞道:“好,好,好,就按你说的去办吧。”
      次日,刘琮派人在全荆州发布通告,宣布将在一个月后在襄阳举办一场集会,刘琮取名叫做科举。只要识字,会做文章就可以来。襄阳以外的地方,刘琮也派了人去,保证全荆州的各个地方都能知道。在外地的人只要知道并且愿意,随时可以跟着刘琮派出去的使者来到襄阳。
      一个月说过去就过去了。这段时间,刘琮在襄阳城里挑选了一处大场地,布置的富丽堂皇,即使是颍川的士族来了,也找不出半分毛病。当日,广场上人头攒动。虽然刘琮估计这广场上足以容纳万余人,但现在来看还是选的小了一些。众人聚在一起,有大士族,有寒门,甚至还有一些穿的略显穷酸的人。三种人在一个地方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层。
      眼看着人来的差不多了,刘琮站到一个台子上对众人讲到:“各位今日能拨冗前来,在下甚为感激。叫大家来不是为了别的。自从张羡叛乱之后,长沙,武陵,零陵三郡无官可用。可关于谁来当选,各位议论不息。所以,我想了一个绝对能服众的主意。在此,我宣布荆州第一届科举考试正是开始。”

第32章 明人心保奏交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