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转过天来,众人都分兵启程。耒水边上已经备好了临时扎成的筏子。一队队的按照刘琮安排的顺序上了筏子,顺江而下。先是黄忠,然后是文聘和赖恭,最后是甘宁。刘琮和庞统留在桂阳。
见到赖恭和文聘也走了,刘琮拉住甘宁说到:“兴霸啊,看众人都走了,我得再嘱咐你一边。你治军不羁,颇有李广,霍去病的风范,但这次万万不能有这样的风气。若是所过之处军纪不正,长沙的人必然支持张羡去了。”
甘宁满不在乎的甩开刘琮说到:“为何如此小瞧我?此行去,若是有人状告我劫掠,不用主公动手,我自己把这我颗头送到你桌上。”说完,带着人马坐上木筏,顺着水流一路朝北而去,渐渐地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却说几日之后黄忠到了衡山,见衡山县地势不甚险要,守军也不是很多,不过筑起了一座比较结实的城墙。若说硬攻倒也不是不行。可黄忠谨记刘琮的话,不能硬攻。况且刘琮分给黄忠的大多是新募的兵,虚张声势则可,但打起仗来这六千人还不如一千人。这些新招来的人训练不足,士气低落。若是真的打起仗来,他们死的最快,死的多了就会失去战斗意志,随后就会溃散。这之后就是敌人乘胜追击后的屠杀。
黄忠将自己的士兵分为三队,各两千人。从北边围住了衡阳的粮道。又让人在城下不远的地方扎营。找了一个反向的山坡,让人在这里布下疑兵。
衡山县里的人看见城外面有许多士兵倒也不害怕,不过在远处的那座山后面似乎还有人。士兵将这些事报给县令,县令只是笑笑,说到:“不要中了别人的计了,这不过就是设下的疑兵而已。太守已经带着兵南下,坚守不出,等待援军即可。”县中众人也都点头称赞。这时,有一人出来说到:
“既然对面人少,我们更应该趁着夜色出击,突围向衡阳求援。衡阳地势险要,兵精粮足,守军足以支援我们,守将羊治又与刘琮又旧恨,他一定会来支援的。而且他们人少,为了封住我们的粮道将大部分的人布置在北边。向南突围势在必得。若是僵持下去,衡阳和衡山粮草不知能不能支撑到太守来到。”
县令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可是县里守军不过三千人,突围需要多少人呢?若是派出去的人少了,恐怕不能突围,还白白的损失了人马,若是派出去的人多了,守城的兵力就会捉襟见肘。恐怕在援军来之前就被攻破了。
那人看县令游移不定,猜到了他的心思,接着说到:“只需二百骑兵足矣。若是失败,也不会让县城出现守不住的情况。”
县令听完点了点头,转头看见县丞也跟着那人一起说话,于是勉强说了句:“那就这样吧。今晚,派人出城求援。”
那人也笑着说到:“阁下莫要再犹豫了,这样,在下愿亲自去送信。”
“行吧。”县令答应到。这人愿意去说明应该是可以相信的,毕竟没人愿意把自己的性命搭进一件危险的事当中。
当天深夜,太阴无光,正是突围的好时机。县令送突围的人出城。打开城门,一行人催马向前跑去。黄忠那边果然没有准备,只见骑手们冲到黄忠军队的营帐前,黄忠军队才开始慌乱迎敌。但人数并不占优势,又不知道该怎么阻拦骑兵,连拒马都没用上很快就被冲散。无力抵抗,只能看着他们一骑绝尘的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县令看完,顿时觉得愁云顿消,援军马上就能到了。高兴地他决定自己庆祝一番。回到自己的府上开了一坛好酒,自斟自酌的喝了起来。喝完之后已经快天明了。一阵冷风不知从哪里吹了进来,冻得他一激灵。昏昏沉沉的头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而那阵冷风挥之不去,从他的脚下一路爬到了后颈上。引得他不住的打寒颤。
“怎么回事?”他左右觉得不舒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头重脚轻的朝外面走去。还没到门口,房间的门被一脚踹开,几个士兵迈步走了进来,见到县令就在里面立刻把他从地上抓起,绑了起来。
第14章 北上,反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