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1章:火眼金睛[1/2页]

念步舟 锦官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怨有念,无地无川,生离死去,物依魄远……”
      商命口中吐露出莫名的咒语,如断裂的珠串,叮当作响,散在场地周围。
      威压骤起,四下忽的鸦雀无声,迷蒙中,半空恍惚出现层层幕布,将这片场地同整个世界隔开。
      原本微微吹拂的冷风,就此消失不见,只有远处插在地面的黑旗,依然孤独的猎猎作响。
      铜色天地,状若幽冥。
      “大家留在原地,别乱动!”陈少陵心神俱凛,扭头大声提醒,却惊奇的发现,原本近在咫尺的几人,竟已完全看不到身影。
      淡淡的黑色雾气,正在迅速弥漫开来。
      因为刚刚同毒道人战过一场,陈少陵拼命减缓着呼吸,怕再中了某些阴招。
      自从咒语隐没,到浓雾遮蔽,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
      以商命的境界,不可能有这般强大的能力,依照陈少陵的判断,此阵法,恐怕从黑旗插地那一刻就已经布下了,只不过,以咒语来最终触发而已。
      至于破阵,则需要敏锐的触觉,超凡的知觉,外加反复的测试和尝试。
      阵法种种,各不相同。
      不同用途,不同法器,不同术法,甚至不同的布阵者,施展出来,千差万别。
      如果单凭经验判断,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况且,有些特殊的阵法,还会随时发生变化,如气息增减,阵眼挪移,术法更替,关联逆变等等,破解此类高层次的阵法,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的问题是,陈少陵全身的神羽之气被消耗大半,尚未恢复,不但对施展术法有限制,就连感觉的敏锐度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他试着左指急点,召唤离火针,却发现在这个类比幽冥的环境中,阳火很难突现,就是冒头也只剩微微火焰,飞不出弹不远,完全没有了杀伤力。
      该怎么办?
      举目四望,两尺之外,无声无息,四面八方,混沌不清。
      陈少陵瞪大双眼,持剑在手,缓慢地挪移着步子,同时不断提醒自己,要冷静。
      通过默念咒语,静守灵台,心化止水,很快,砰砰乱跳的心脏恢复了正常,整个人通透了许多。
      假如外界迷蒙,你也迷蒙,那多半是混沌一片,难辨东西,如果你是清醒的清晰的,那么无论何种泥沼,总是能发现希望的路径。
      陈少陵的大脑疯狂的运转,试图弄明白,众人陷入的,究竟是何种类的阵法。
      以纳魂旗为立阵法器,同时塑造幽冥之境,那么除了阴气环绕外,应该还会……
      嗖!
      神思恍惚间,阴影一闪而过。
      “是谁?熊大?”陈少陵大声询问,接着扭腰转身,躲开后背袭来的一拳,手中桃木剑随势横扫,轻巧的切到偷袭者的身上。
      哗!
      似魂体却又不是魂体,阴气集结组成的人形影子瞬间消散,四外宁静,好像刚刚的事情从没发生过。
      果然,阵中内藏杀机。
      幽冥阴气,竟能横空凝聚,身形隐秘,简直如同刺客一般。
      虽然这些阴影能力有限,无法对陈少陵产生实际伤害,但时刻凝神防备,出手间还要判断是不是自己人,这实在太累人了,至少也算是消耗战。
      继续探查几步,仍是一无所获,雾气包裹着,不断不散,期间斩杀了数次偷袭的阴影,陈少陵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水。
      绝不能没头苍蝇般乱撞,不然神羽一旦耗尽,恐怕再无还手之力。
      陈少陵果断停下脚步,琢磨片刻,干脆盘坐下来。
      他明白,操控并维持如此阵法,对布阵者的消耗同样是十分巨大的。
      倘若,只是凝些阴影来干扰,那么陈少陵可以断定,他自然可以支撑到商命气息不足而撤阵。
      但是,其它老几位,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就不好说了。
      当下情况,不能乱,也不能等。
      挺难把握,陈少陵细细思量着,伸手到怀中,摸出几张符?,掷到身前。
      同时念动法咒,符?悬而不落,并且围绕陈少陵缓缓移动,盘桓着,最终在他身边,形成一个保护圈。
      突袭的阴影,暂时可以不去考虑,但神羽之气,仍急需恢复。
      可是,身处类如幽冥的环境,极为封闭,陈少陵竟感觉不到任何神羽之气的存在。
      他闭上双眼,念动无墨诀,一方面尝试引天地神羽入体,一方面引万脉神羽入神。
      “丹云随气,无心逐意,一脉如常,流转不息……遇天则临,遇地则息,所生平极,概莫从起……”
      自从突破二舟仙上品境后,陈少陵发觉,周身的感知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如今念诵无墨诀,似乎对其运转的意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混沌之中,怎样调息才能做到不迷不妄?
      《无墨诀》中论说:人在其中,或在其外,遇之天地,或为临息。
      先前,陈少陵以为临与息是截然不同的应对,如今迷蒙阵当中,吐纳归心,才发现,原来临与息是相通的道理。
      临不仅是遭遇,是整备,更是临而不谬,临而不惑的意思。
      陈少陵心头大动,道家九字真言中的临字,原来也是处事心稳,内外坚强的意思。
      陈少陵口吐“临”字诀,将双手结印,无墨诀继续施展,身心忽然安静下来,如一滴水,若一道烟,说聚则聚,说散也散。
     &n

第171章:火眼金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