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 嫡女的身份[2/2页]

穿越之医女不易 岁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一个丈夫一个妻子,像在大多数的朝代里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也是有些特殊的情况,列如,平妻,这便是那家的当家的老爷,觉得太过宠爱某位夫人了,便把她抬了成平妻,虽说是平妻,但是这平妻地位只是比妾好些而已。
      正妻即使死了,也不允许立妾为妻的,而是另娶继室,因为这妾室什么的,地位都比较低下,是那些奴仆们中选出来的,或者是小门小户人家里的女子,是管不好这个家,不能让大家信服的。
      继室和正妻的儿子女子,都是嫡子,嫡女,属于是嫡系,列如江为止这样的,他母亲是江老爷明媒正娶进江家的,身为正室,又是当家主母,这地位自然是要比其他的人高上许多,旁人见了他也是要行礼的。
      而妾,一般是不被允许扶正的,妾在家里的地位,只是比丫鬟高点的生育工具,更是一件商品,她们的女子,就是庶女,也就附属品了,虽说是这样但庶女也算是家里的半个主子了,地位还是要比那些妾室们高上一些。
      庶女嫡女都是主子,但嫡女往往在家庭里更尊贵,社会地位也更高,而庶女,社会地位上远不如嫡女,若是遇上那些父亲不疼爱的,还会被那些恶奴仆给欺负了去。
      像嫡子和嫡女们的婚嫁,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母亲身上,而更多的大家大族,愿意娶嫡女为正妻,嫡女一般也不会为妾,嫁妆更为丰富,这一点和嫡女的母亲一般都是嫡女,自然嫁妆更多,嫁妆是留给女儿。加上在家族里,一个家庭的嫡女往往更被重视,出嫁嫁妆自然不会逊色于人,嫡女也会更受长辈喜爱,由于其身份高贵的很,在夫家地位更高。
      庶女的婚嫁,庶女的母亲,要么是庶女,要么是地位低微的人,嫁妆自然不多,家族的不重视,嫁妆和嫡女天差地别。地位在夫家自然不如嫡女嫁出。庶女的婚姻在嫡母身上,自己的母亲没有资格,可以说,庶女是主子,他们的母亲,是奴。嫡母想往那里嫁就往那里嫁,一般都是为妾,为妻的,除非下嫁。庶女与嫡女最大的区别,就是家族,一旦遇见什么好事,嫡女先选,一旦有什么要嫁的危险事儿,庶女是牺牲品。
      正男子娶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
      如果弄虚作假,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
      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书),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征、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礼)。
      有时男子还须亲自射雁以供奠雁仪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准备诗歌做催妆诗之用。正妻不能降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才能被休弃。
      而燕国这类的国家甚至还规定了,即使是犯了七出,但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
      除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称作姬妾,按地位从高到低有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妾的区别,另外亦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式婚姻仪式的女性,多为婢女等贱民女子,近似现代的情妇,有时也被称为妾,或称侍妾。
      媵在以前的朝代是很盛行的,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后世到了燕国这个时期就鲜见。

第二百二十五章 嫡女的身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