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天不欢而散之后,李淑芬两人再没找来过她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放弃了。
      赵宜年终于能把精力放回到东福来酒楼和自家的生意上。
      小吃摊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能卖掉五六十碗豆花豆浆,将近二十笼的包子,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缓慢增长中。
      热闹起来之后,中午傍晚愿意来酒楼吃饭的人也明显在增多。
      每天半价的那道菜自然是卖得最多的,但其他菜色被点的概率也提高了不少。
      赵宜年粗略地计算了下。
      五六天的时间,再加上她自己贡献的那笔大订单,酒楼已经走了快五六两银子的流水。
      东福来终于结束了之前一年多半死不活的状态,开始缓慢地盈利起来。
      她打算等齐锦川回来,再跟他商量下把油条麻团这些加进小吃摊的菜单里。
      虽然油价太高很可能赚不到什么利润,但保本走流水肯定没问题!
      托东福来生意变好的福,她家的额外收入也变得日渐可观。
      虽然每天白天黑夜都在忙,但全家人都没有怨言。
      几样豆制品赚了大头,辣椒花椒这几样虽然每次用的不算多,但慢慢地也快把她的存货搬空了。
      这天,刘翠梅带着香菇上门。
      一共六斤香菇,赵宜年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毫不迟疑地给她数了二十四文铜板。
      她收好钱,眉开眼笑地问。
      “宜年,还收吗?婶子这段时间都有空!”
      关州多雨,五月中下旬已经渐渐进入夏日雨季。
      正是蘑菇渐渐疯涨时,再加上鲜有人去采,山林间潮湿的阴处,说句随处可见也不为过。
      刘翠梅现在见到这些褐色的小蘑菇就两眼放光,仿佛见到了铜板似的,恨不得每天都往山腰跑个两三趟!
      赵宜年按酒楼的消耗速度估算了个时间,让她那天再带五六斤过来。
      接着又回厨房,带了个辣椒给她看。
      “婶,你有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刘翠梅凑到她纤细的掌心前,仔细辨认了片刻。
      肯定地说道,“见过!这玩意在山腰里不少,前两年还有县城做生意的人家千里迢迢跑来买,说是要种在花园,红红火火得很喜庆!”
      “……”
      华夏历史上,辣椒和番茄最初传入国内时确实都被当做了观赏植物。
      但赵宜年乍然听到有人种辣椒因为红色喜庆,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几声。
      随后才同刘翠梅解释道。
      “这种东西叫做辣椒,在外面是用来做菜的!婶子你去山上遇到的话,也采回来卖给我吧!”
      辣椒的做法和用途太广了,她没打算直接让刘翠梅卖给东福来酒楼,而是约好四文钱一斤全部卖给她。
      她说有多少都能买,刘翠梅听完直咋舌。
      狐疑地问,“买这么多做菜?这玩意吃起来辣嘴得很,做出来能好吃吗?!”
      赵宜年本想直接教她几道用辣椒炒的菜。
      但想起现在酒楼生意正是关键时期,炒菜的做法还是先保持点神秘比较好。
      顿时改口道,“我还要做辣椒酱,家里人爱吃!回头做出来也送你点尝一尝!”
      刘翠梅高兴地应下。
      “成!”
      其实花椒也差不多要消耗光了,但赵宜年之前问过赵兴平,山腰没几棵花椒树,她就是想让刘翠梅去找,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收获。
      只能等院墙全部修完,再拜托他们进山一趟。
      这次,她还想让赵兴平挖着两棵魔芋回来。
      因为做豆腐的时候,她终于回想起魔芋的做法了!
      要是能把软软弹弹的魔芋做出来,她又能多掌握了一项独门

第114章 做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