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大学新生[1/2页]

流金岁月之重生1980年 朱东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9月1号早上7:30高高的水塔上的高音喇叭就响起了,“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赵胜利吃完早餐在厨房里洗着碗筷,昨天晚上去友谊桥没有找到自己急需的电子元配件。
      自己想组装一台电脑需要8086微处理芯片,结果连70年代的出的mos6502微处理器也没有。
      看样子自己还得想另想办法,diy电脑的事要拖一拖的!
      正在这时隔壁张阿姨就来敲门了。
      打开门,看到是张阿姨十分精神而又和蔼的望着他。
      “第1天上班,紧不紧张!”
      “还好!”
      赵胜利下意识地搔了搔后脑勺。
      “那就跟我去接新生!”
      赵胜利傻“呵呵”的笑着,说道:
      “好咧!我换件衣服就来!”
      实际上重生以后的赵胜利并不想这么“嘿嘿”傻笑。
      可是这具身体自然反应见到关心自己的人就会“嘿嘿”傻笑。
      这是习惯了一时半会儿改不掉,他也没辙。
      赵胜利才注意到,张阿姨在家忙的时候是一身碎花布衣服。
      今天换了一身朴素蓝色的棉布制服,上衣有4个兜,标准的干部服。
      50年代起,按照一机部要求下属职工要统一着装,制服采用与军队相近的样式。
      背对着阳光往那一站显得极其精神,颇有领导干部的样子。
      甚至上班以后,赵胜利才知道机械学院有一个民兵连的编制,还有两挺粗大的马克沁机枪。
      这也显示出当时院校半军事化管理的特质!
      张阿姨穿的是蓝色的棉布,也是当时百废待兴的华夏最常见也最流行的。
      作为一机部的直属院校机械学院发蓝色制服是很正常事。
      现在赵胜利穿的就是张阿姨老公去年发的蓝色制服,不过穿在身上就是有点紧绷绷的。
      赵胜利今天要参加工作了,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一上班就会发两套蓝色制服,还有劳保用品。
      赵胜利不禁感慨80年代学院的福利就是好啊!
      张阿姨剪了一个包菜头,带着一个黑边眼镜手里头捧着一个牛皮纸的文件袋说道:
      “小妹,我带胜利去上班了啊!”
      小妹赵初夏正在阳台上晒衣服,赶紧放下衣服架子走到门口:
      “那有劳了张阿姨了!大哥听张阿姨的话,好好上班!
      我中午学校吃了不回来吃了,你把桌上剩下的馒头都带走吧!”
      1980年9月1号白沙市机械学院大门口旌旗招展,大门口的广场上五台解放牌卡车,陆陆续续的开出学院大门口。
      赵胜利和张阿姨坐在驾驶室里,一路沿着107国道去到火车站去接新考入学院的天资骄子们。
      驾驶室里,张阿姨文件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新生须知让赵胜利拿着。
      赵胜利默读了两遍,在几分钟之内记得滚瓜烂熟,就把纸折了起来放进军绿色的解放书包。
      一路上没什么车,大解放保持40公里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火车站广场。
      学校接站点设新修的火车站广场西北角学院的后勤部,在这里设了点。
      赵胜利

第41章 大学新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