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指的是黄河“几”字型西边那个南北河段以西的区域,是我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
故此,河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提到河西,人们通常也会说“河西走廊”。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细长条堆积平原,被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夹在中间,从而形成的一条狭长且直,形如走廊的地理区域。包括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河西走廊全长约1000公里,但却极其窄,最宽处不到200公里,最窄处甚至不到一公里。
这条走廊有多重要?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若干个过渡地带,比如长城沿线是中原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康巴地区是中原与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过渡地带都是衔接两个亚区域的。在中国版图上,能同时衔接起中原、西域、草原、高原,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的亚区域的过渡地带,只有一个。这就是河西走廊!
这么说吧,河西走廊是否在手中,关乎到中原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无不经略河西;凡是失去河西的王朝,都是残缺不全甚至像宋朝那样被阉割了的。因为假如河西走廊落入外人之手,匈奴、西域、吐蕃连成一体,草原游牧人群可以从蒙古草原顺着这些水系南下,进入河西走廊的水草丰美地区。这样,河西走廊又可以衔接起草原与高原。中原王朝就被紧紧地扼住喉咙,永远都只能被动挨打。
春秋战国时,秦、魏、韩为了这里打了几代人,就因为这是一块死生之地。
自大秦完成大一统以下,中原帝国一直奉行以关中为本位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政策。关中,以渭河为中心,西北与甘肃河西走廊和中亚相连接,南部与四川接壤,向东与黄河流域的中部平原相连。一旦失去了河西,青藏高原上的游牧者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者双方联手,很容易攻击到关中的核心长安。关中岌岌可危,整个天下也就分崩离析了。
汉武帝死磕匈奴,就是要举当世之力,成千秋万世之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后世子孙头上不会永远悬着一柄锋利的马刀。
与匈奴决战的前提,就是拿下河西。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首要目的,是“隔绝羌胡”。
天佑大汉,在那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大汉朝出了千年仅遇的两大战神。
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
在“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匈奴悲歌中,汉武帝刘彻手指连点,在河西走廊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修筑长城,护我疆土。
凭借军功封为英国公的徐世绩,当然知道河西的重要性,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并不小。
虽说大军过来了,但如何配置就头疼了。如果在河西四郡关外一字排开,突厥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集中兵力攻打其中一个点,在该区域就形成了兵力优势。可如果只是固守几处大城
28.尽可能守三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