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大小官员仍未散尽,殿内却只有皇帝和穆淳两人。
皇帝坐在龙椅上叉手而握盯着桌上放着东西沉默了半天才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吧?”
“臣不知,但因曾见陛下也有一枚类似之物,所以认为此物要紧。”穆淳尽量减少呼吸,生怕自己胸膛里的咚咚作响被皇帝听到。
皇帝从高阁之上的层层书卷后翻出了一方小木匣,从中取出了一枚金丝线穿红玉编成的同心结放到案上,两枚并排平躺同心结当真是一模一样。
又是长久的沉默,穆淳紧张得脑袋里嗡嗡作响,他犹豫了很久,如今咬牙背水一搏,如果还是失算,他也得考虑劫狱的事了。
皇帝道:“这是皇爷爷留给父皇的,父皇英年升遐,没等到皇爷爷说的那个人,如今你拿过来说这是杨臻的东西?”
穆淳过于吃惊,眼下坦诚才是最好的选择。“臣认为此事颇为蹊跷,思量再三,最后还是觉得必须在杨臻还没出事之前呈于陛下。”他道。
皇帝静静地看着他,久久未置一词。
殿外有太医求见,皇帝将两枚同心结装起来带着穆淳跟随太医见到了杨臻。
“何时能醒?”皇帝看着那张因病态而略显可怜的脸。
太医有些为难地说:“这位公子的心痹之症积蓄已久,能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怎么会!”穆淳急了,“他明明有药!”初见面色苍白唇色发绀的杨臻之时,他虽觉得意外,但却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依老臣诊断,这位公子的病起码拖延了两月有余,且脉象沉细,寒气凝滞、血行不畅,必是长久处于苦寒之地,而心痹畏寒畏劳,最忌受寒受累,能撑到如今实在令老臣大开眼界。”老太医语气中的佩服更胜怜悯。
穆淳陷入耳鸣幻听之中,直到被呼唤才迟钝回神。
“穆侯?”
穆淳双眼重新聚视时都不知方才是谁在叫他,更不会知道皇帝一共叫了他几声。“陛下,闻侍郎说过曾往诏狱里送过药,他不应该会是这样!”穆淳说完之后才发觉有失分寸,又道:“陛下恕罪,送药的事臣也有参与,因为当初在昆仑的时候确实亲眼见过他心痹发作,为了不让他在定罪之前死掉,所以才同意让闻侍郎送药的。”
皇帝的视线停在穆淳无法确定的地方。
老太医等了片刻小心发问:“敢问侯爷,您说的药是什么?”
“似乎是一种东瀛传来的药草,三叶白葵,用它的花籽榨出的油对缓解心痹有奇效。”穆淳道。
老太医如获至宝:“陛下,老臣开的药虽然已经煎上了,但药效缓慢,怕是会误事,如果真有此等神药的话,这位公子就有救了。”
“那就找找吧。”皇帝坐下道,“既然闻光潜把药送进了诏狱却没到他手中,必然是被扣下了。”
穆淳心里恨得紧,正要自请去查,到门口之时却迎面撞上了陶侃。
“陛下,纵火之人应该是逆贼温凉!”陶侃呈上了两块勉强黏在一起的陶片。
陶片上亦刻有“逆贼温凉上”五个字。
“臣等已经查明,温凉应该是先潜入诏狱在外沿放火,将所有人引过去之后混入深处专门找上他,”陶侃看了榻上的杨臻一眼,“在他的牢外撒上火油又放了一把火。”
穆淳和老太医在吃惊中忽然听到皇帝冷不丁地笑了一声。
三人胆战心惊地想要偷窥天颜之时,皇帝突然道:“你来得正好,前几日兵部侍郎闻南曜可曾往诏狱里送过什么东西?”
陶侃坦言闻南曜给杨臻送过饭。
“其中有可疑之物吗?”皇帝问。
“万岁英明,”陶侃从怀兜中摸出一枚瓷瓶呈上道,“确实有一小瓶可疑的药油,臣担心有人想灭口所以扣下此物。”他的话说完之后突然发觉旁边射过来一道骇人杀意。
老太医接了皇帝的颜色领来瓷瓶打开轻轻扇
第八十二章 出其不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