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你说你要拜师?”
袁娟二十岁就嫁给了文君亦,这些年看着丈夫给人看病,耳濡目染,也懂些医理。
她经常帮着抓药、熬药,也记下不少药方。
有些病人分不清药材,她还能一一讲解。
宋清雅穿得宽松,但袁娟一眼就看出她有了身孕。
她的腹部微微隆起,走路时略显缓慢,呼吸也比常人深一些。
这么多年来,来找文君亦学医的人不少,可还没见过哪个挺着肚子来拜师的姑娘。
有的人带着介绍信,有的人托关系,有的还准备了厚礼,但从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态度恭敬又坦然。
她心里觉得稀奇,对这姑娘也多了几分喜欢。
宋清雅的眼神干净,说话不急不躁,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沉稳。
可她清楚老头子脾气倔,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不认定的,怎么劝都没用。
犹豫着说:“小雅,你是认真的?真打算拜老头子为师?学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吃苦,得耐得住寂寞。你现在这个身子,更得小心。老头子可不会因为你是孕妇就放低要求。”
“是的,袁奶奶,我一点都没开玩笑。”
宋清雅点头,语气平稳,没有一丝迟疑。
她从包里拿出几本厚厚的书,还有一套银针,动作认真,摆放整齐。
书页边缘已经磨损,能看出翻阅频繁。
银针装在木盒里,排列整齐,针身泛着冷光。
她语气坚定地说:“这些书我都背熟了,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里。针灸虽然练得不够多,但我每天都在模型上练,已经扎了上千次。每天练习不少于两个小时。袁奶奶,您帮我跟文老先生说一声,我是真心想学医,也真心敬重他。我知道他的医术高明,为人正直,是我一直敬仰的医者。”
“这么多书?你全背下来了?”
文君亦收过不少徒弟,从没一个人敢说能把这些医书都啃下来。
那几本书她认得,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都是中医经典。
每一本都厚如砖块,文字古奥,光是理解就需要多年积累。
那可都是硬骨头,不是随便翻翻就能懂的!
更别说背下来了。
有些徒弟学了几年,连其中一本都没读通。
而这个姑娘,不仅带来了书,还说已经背熟,这让袁娟一时难以判断真假。
但她看着宋清雅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浮躁,也没有虚荣。
她原本觉得这姑娘模样清秀,说话得体,挺招人喜欢。
可一听这话,反倒觉得她在夸大其词,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和怀疑。
她眯了眯眼,上下打量了一下宋清雅,心想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就算背了几天医书,也不至于对答如流到这种地步。
于是她说:
“那我考考你。你读过《伤寒杂病论》吧?‘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下一句是什么?”
宋清雅没慌,站得笔直,神情自然。
喜欢。
第139章 拜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