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药量的多少、药材的搭配都必须因人而异。”
     “这不仅仅是对药材特性的了解,更是悟性所致。”
     “这种悟性,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它需要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观察与思考才能逐渐积累起来。”
     “误差一点儿,药效就差万里,这其中的微妙与复杂,不是一言能尽的。”
     “所以啊,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医,悟性是很重要的。”
     “它能让你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时,迅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病人重获健康。”
     说到这里,他抚摸着《青囊问对》道:“这书是我太爷爷在紫禁城太医院当差时,积累的经验感悟。”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点起一盏油灯,细细地研读、思索,将一生所学倾注于这本书中。”
     “这本典籍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宝物,里面记载了许多失传的中医秘方与独特疗法。”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这本书并不是万能的。”
     “中医之道,博大精深,需要极高的悟性与深厚的中医学功底。”
     “只有真正悟透了这本书的精髓,才能将其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你有天赋再加上用心地学习《黄帝内经·素问》,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若再将《青囊问对》中的精髓融入其中。”
     “那么我相信,这《青囊问对》定能如虎添翼,给你带来巨大的助力。”
     “它不仅能让你在中医的道路上豁然开朗,更能助你突破瓶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否则,它只是一本普通的古籍,没有任何用处。”
     为了让江昭阳更好地理解这两部古籍的重要性,赵平打了个生动的比喻:“这样说吧,《黄帝内经·素问》就相当于中医的课本,它是基础,是根基。”
     “而这《青囊问对》则是一本参考书,它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考,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希望你能好好研究悟透它们,将这些宝贵的智慧传承下去。”
     “好的,我明白了。”江昭阳道。
     “孺子可教也。记住,中医之道,贵在领悟与融会贯通。”
     江昭阳小心翼翼地将两部珍贵的书籍用结实的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
     他先将一本书的四个角轻轻对折牛皮纸,确保它贴合书籍的轮廓,然后再用透明胶带在接口处细细粘贴,以防万一。
     接着,江昭阳又如法炮制地包好了另一本书。
     江昭阳完成这一步骤后,他从赵平手中接过的一个深棕色手提袋中。
     他缓缓将两本书放入,似是在安置两件无价之宝。
     江昭阳倏地想起了什么,“师父,我爸今天可以出院了吗?”
     赵平轻轻摇了摇头。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然后说道:“别叫我师父,这个称呼对于你来说,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这,为什么啊?”
    喜欢。
  

第162章 相辅相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