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三章 神品下凡尘?先问成本答不答应![2/2页]

八零:别惹我这护犊子老太太 散伙饭吃到肠胃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可这只翠鸟,才是《岭南春晓》的灵魂啊!”赵小丽忍不住辩驳,“如果放弃了最精髓的部分,那我们的高端系列,和别人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我们能生产出来,能卖出去,能让厂里的工人有饭吃!”另一个车间主任也忍不住开口,他是许文华的老部下,观点完全一致,“小丽,你是天才,但工厂要考虑的是生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啊,画个大概的意思不就行了?非要一模一样吗?”
     “简化一点,颜色少用几种,也能看出来是翠鸟嘛!”
     争论声四起。
     赵小丽的脸色有些发白,她紧紧地攥着拳头。她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是符合工厂利益的。可是,要她亲手将自己作品里最引以为傲的“灵气”阉割掉,她做不到。
     “都别吵了。”
     赵淑芬开口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赵淑芬缓缓站起,她没有去看许文华,也没有去看赵小丽,她的目光,落在了墙上那幅《岭南春晓》上。
     她看了很久很久。
     “艺术,就是我们最高的壁垒。”
     “在这一点上,我们绝不妥协!”
     许文华的脸色一变,急着想说什么:“赵总,这……”
     赵淑芬抬手,制止了他。
     “老许,你的顾虑,我懂。量产和成本,是工厂的生命线,我们当然不能放弃。”她话锋一转,“但是,小丽的坚持,我也懂。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艺术的灵魂,那我们凭什么让别人尊重我们的品牌?”
     “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大师作坊!”
     “大师作坊?”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错。”赵淑芬的目光,终于从画上移开,落在了女儿的脸上,“这个作坊,独立于现有的生产线之外,专门负责手绘最高端的‘春晓系列,以及未来所有最顶级的艺术瓷。”
     “这个作坊,不追求产量,只追求极致的品质。我们要用它,来扞卫‘东方雅集的艺术高度。”
     “小丽,这个作坊,你来带。”
     “从全厂,挑选技术最好、最有灵性的画师,人数不用多,三五个,十来个都行。你亲自教,把你的技艺,你的理念,你对这幅画的所有理解,都倾囊相授。”
     “我们要的不是会描图的机器,我们要的,是能传承你画中那股‘灵气的匠人!”
     这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更复杂的管理模式,更可怕的资金投入。
     赌的是用钱,用时间,去“养”出一批能代表“东方雅集”最高水准的艺术工匠。
     “小丽,这个重任,你敢不敢接?”
     赵小丽看着母亲,看着她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支持,原本因为争论而冰冷下去的血液,瞬间重新沸腾了起来。
     她没有丝毫的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敢!”
     ……
     决定一旦做出,汇川实业这部庞大的机器,便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仅仅三天时间,在工厂最安静的一个角落,一间原本废弃的旧仓库被清理了出来,改造成了窗明几净的画室。旁边,一座小型的、专门用于烧制艺术瓷的新窑炉,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被重新砌好。
     当第一捧火焰在新窑炉中熊熊燃起时,象征着“大师作坊”的正式成立。
     赵小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新的挑战中。她亲自制定了严苛到变态的考核标准,从全厂上百名画师中,只挑选出了最初的六个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更成了一位严厉的导师。
     她将《岭南春晓》的翠鸟图样,分解成上百个步骤,从如何调配最微妙的色差,到如何运笔才能画出羽毛的轻盈质感,一点一点地,亲自示范,亲自讲解。
     画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素胚的沙沙声,和赵小丽偶尔响起的指点声。
     而就在赵小丽的“大师作坊”刚刚走上正轨,第一批习作即将入窑试烧的这个傍晚。
     办公室里那台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刺耳的铃声。
     赵小丽顺手接了起来。
     “喂,你好,这里是汇川实业。”
     电话那头,传来李娟焦急得几乎变了调的声音。
     “嫂子!是我,李娟!出问题了!”
     “我们想进驻旁边的丰城,可被人死死地堵在门外了!”
    喜欢。
  

第二百一十三章 神品下凡尘?先问成本答不答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