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王峻返京[1/2页]

十国风华 洱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峻的目光轻轻掠过杨骏,随即言辞简练,直击要害:“杨直学士,有您在此坐镇,我深信已是万无一失。”
     杨骏闻言,谦逊一笑,微微欠身道:“王相谬赞了,在下才疏学浅,声微力薄,恐难以担此重任,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王峻听罢,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春风拂面,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杨直学士,您昔日之语,我至今仍记于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言壮志凌云,怎会是力不胜任之人所能道出?”
     杨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凝重。他望着王峻那双看似温和却藏着锋芒的眼睛,缓缓直起身,语气里少了几分谦辞,多了几分沉毅:“王相既记得此言,那便该知,赈灾之事瞬息万变,此等重担交到我身上,我从没想过‘万无一失这四个字。”
     他抬手指向堤坝尽头,那里的夯土声仍在一声声撞向大地:“眼下这堤坝,能顶住凌汛已是侥幸,要想熬过开春的桃花汛,还差着三成火候;灾民棚屋里,尚有半数人裹着单衣,开春的种子还没着落;卫州各县的粮仓,即便有京城驰援,撑到夏收也需精打细算……这些,哪一样敢说‘万无一失?”
     杨骏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敢担的,是‘全力以赴。是让扛石头的乡亲们夜里能多喝一口热粥,是让修堤的汉子们知道明日的工分不会白费,是让那瞎眼老妪的孙儿能看到今年的新麦——至于成败,非一人能定,需看天意,更需看这黄河两岸千万人的心气。”
     王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扣。他原想用这话将杨骏一军,却没想对方竟这般坦诚,将难处一一摊开,反倒显得自己那句“万无一失”有几分虚浮。
     “你倒是实诚。”
     王峻沉默片刻,忽然道:“也罢,‘全力以赴,总好过‘万无一失的空话。”他转身望向帐外,语气里带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松动继续说道:“刚才给你说的话不变,老夫明日便起程回京,卫州的事,便真的交托给你了。”
     杨骏一怔:“王相这就走?”
     王峻点了点头,淡淡回道:“京城的风,比黄河的浪更急。你在这里守着堤坝,老夫回去守着朝堂——咱们各司其职。至于粮草之事,卫州不够,还有滑州、相州,我已传信给相州,会按时送来,你只管放手去做。”
     杨骏深深一揖:“多谢王相。”
     王峻摆了摆手,目光再次掠过堤坝上忙碌的人影,最后落在杨骏身上:“莫要让老夫在京城听到坏消息。更莫要忘了,你肩上扛的,不止是卫州的百姓,还有你自己说过的那句‘苟利国家。”
     言毕,他轻轻一旋身,步入了营帐之内,那一刻,帐帘缓缓垂落,宛如一道无形的屏障,悄然隔绝了两人间交织的目光。杨骏伫立原地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王峻返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