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4章 清洛献策助泄洪[1/2页]

大唐绮梦,镜花缘记 初夏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李贤整日忙于水患治理,早出晚归。清洛心系李贤身体,心中忧思难安,遂这日,带着玉珠、风影与武艺,一同前往东湖山探望。
     一行人来到山脚,但见几户人家正用车子满载着行囊,神色匆匆地往山外赶去。武艺生性豪爽,见状赶忙上前,拦住一位赶路之人,拱手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你们为何要匆忙搬家啊?”
     那人停下脚步,一脸无奈地说道:“听官府传讯,说是东湖要开闸泄洪,届时洪水泛滥,咱们这村庄怕是要被淹没,不得不赶紧离开啊!”言罢,便急急忙忙地随着家人离去。
     清洛听闻此言,心中已然明白,此事必与东湖大坝前日遭逢雷雨有关。当下也不多言,带着众人匆匆向东湖山赶去。
     且说李贤这边,派去勘察西边村庄的下属陆续归来,赶忙将西边大坝口附近的详细情形一一禀报于他。李贤面色凝重,仔细聆听,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不断权衡着其中的利弊。他深知,这一次的决策,实乃关乎治水工程成败之关键,更系着无数百姓生死存亡的命运,容不得有半分差池。
     “殿下,西边大坝口附近地势低洼,若贸然泄洪,洪水极有可能如猛兽般迅速淹没周边几个村庄。不过,若能提前有条不紊地组织百姓转移,或许可保他们性命无虞。只是百姓们辛苦积攒的财产,恐怕难以周全了。”勘察之人如实禀报道。
     李贤眉头紧锁,仿若凝聚着千钧忧虑,沉声问道:“那附近村庄的百姓数量大概有多少?”
     “回殿下,西边那几个村子,合起来约莫有三百余户人家,人口近千人。”
     李贤心中暗自思忖,近千人的转移绝非易事,既要保证他们在转移途中的安全,又要考虑洪水过后的妥善安置,这诸多事宜,桩桩件件皆需谨慎安排,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大祸。
     正在这千头万绪之际,清洛等一行人恰好来到李贤身边。李贤一见清洛,原本疲惫的面容瞬间焕发出光彩,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瞬间一扫而光,忙说道:“洛儿,你来的正好,我们正在商议大坝泄洪之事,你可有什么高见?”
     清洛微微颔首,举目望向东湖浩渺的湖水,又细细打量着大坝的情形,而后目光缓缓移向下方蜿蜒的山路,以及远处错落有致的村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过了半晌,清洛樱唇轻启,缓缓说道:“从地利而言,西边地势较低,洪水若泄于此,能顺势而下,不至于四处漫溢,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从经济方面来看,西边村庄虽有数百户人家,但相较其他繁华之地,产业多为农耕,洪水过后,恢复起来相对容易。且如今正值耕种间隙,百姓损失或能减到最小。再者,从政治角度讲,及时泄洪可保大坝安全,避免更大的洪灾,彰显朝廷对民生的重视,安抚民心。”
     张大人在一旁听闻,不禁赞叹道:“小姐,当真是才思敏捷,见解独到,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事不宜迟,若再拖延,大坝恐有危险。”
     李贤满心满眼都是对清洛的温柔与赞赏,只觉得她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日,原本纠结难决的事情顿时豁然开朗。
     李贤身边的大臣们也纷纷叫好,李大人更是感慨道:“没想到小姐对治理水患竟有如此高妙的见解,实乃天纵之才啊!”
     

第264章 清洛献策助泄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