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师傅说的话,郑建设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原来,他之前确实注意到了中年男人的紧张情绪,但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在他的观念里,自己的职责仅仅是治病救人,只要能把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治好,就算完成任务了。然而,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患者的心理状况。
郑建设懊悔不已,连忙向师傅道歉:“对不起,师傅,是我疏忽了。我只想着把他身上的病治好,却没有意识到心病和身病同样重要。”他意识到自己在处理这个病例时存在明显的不足,没有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
师傅对此表示理解,他知道这主要是因为郑建设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毕竟,郑建设才刚刚开始坐诊,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和不同性格的患者,难免会有一些疏漏。
因此,师傅并没有过多地责备他,而是温和地说道:“没有关系,你刚开始坐诊,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你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地积累经验。这不仅是对你自己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师傅的话让郑建设深感责任重大。他明白,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好医生。
就这样,郑建设开启了他的坐诊实践课程之旅。
他每天都会特意抽出半天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坐诊工作中。每天他大约会遇到十来个病人,尽管工作强度颇高,但他却乐此不疲。
因为郑建设深知,通过不断地与病人接触和治疗,他的医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每一次成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他医术进步的见证。
而且,他也在逐渐将脑海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使之成为自己医术的一部分。
时光荏苒,短短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段日子里,郑建设一直忙碌不堪,甚至连轧钢厂的工级考核都无暇顾及。
然而,对于考核结果,他并非一无所知。
据他所知,郑家屯的那些人在这次考核中表现出色,基本上都成功晋升了一级。其中,有的人更是连升两级,令人瞩目。
如今,工级最高的郑铁蛋已经荣升为四级焊工,而其他人最差的也都达到了二级工的水平。
在郑建设看来,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贾东旭在厂里工作了七八年,却依然停留在一级工的阶段。
尽管其中或许有易中海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贾东旭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
至于院里的人的考核结果,郑建设就知道易中海,刘海忠,何雨柱和贾东旭的,易中海和刘海忠作为厂里为数不多高级工,他想不知道都难。
易中海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厂里的八级大工匠,这无疑是对他技术水平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然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海忠却未能通过考试,这让他感到有些失落和沮丧。
至于贾东旭,由于某种原因,他甚至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继续保持着万年一级工的身份。
而傻柱,作为食堂的一员,自然也在郑建设的管辖范围之内。
本来,傻柱在考核中表现得还算不错,评委们对他做的鱼香肉丝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只是
第245章 易中海的双喜临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