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和音乐同步前进的,在这个时候剪辑的技术就出现了,音乐人们再也不需要但凡有一点错误,就需要重新录制胶片,他们可以把录错的地方剪下来,然后再把正确的那里原样接上去。
技术的进步使得专辑的制作变得简单,onetake(歌曲录制时一次完成)不再是必须,而是成为了歌手专业与否的一个标志。
科技发展到了现代,不仅仅onetake不再是必须,甚至只要唱歌的人不是一个哑巴,只要这个人能发出声音,都有百万调音师这种bug一样的存在,可以把一首鬼叫调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嗯……这种神奇的操作,李闲半年前还亲眼见过。
而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录制音乐时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的乐器出现!
只需要一台电脑,以及一个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电脑模拟操作。
张小茸制作这首《我心永恒》的时候就是如此,她仅仅是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然后从自己的行李箱中取出一个卷成一卷的硅胶键盘,就这样历经了几天的时间,张小茸就把一首复杂的,由多种“乐器”合奏的歌曲制作完成了。
期间别说真正的乐器了,甚至就连那个硅胶键盘,都没有真正的响过一声。
科技进步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还是李闲少见多怪了,没有乐器算什么,现在的科技连唱歌的人都可以不再是必须了,电子歌姬什么的可以了解一下。
当然科技再怎么进步,对于真正顶级的音乐人来说都没有多少影响,至少对于张小茸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把原始的音乐文件拷贝到了设备当中,张小茸又和小姐姐交流了几句话之后,便走进了录音棚。
这次的录制由张小茸自己独立掌控,金发大波浪小姐姐负责协助。
这次的配乐李闲全程没有任何的参与,完全是由张小茸独立完成的。所以整首歌虽然旋律李闲是熟悉的,但整体的配乐风格,却与李闲印象当中是完全不同的。
不仅配乐不同,就连唱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不过由于这是首情歌的本质,所以即便唱法不同,但所表现的情感还是相通的。
最重要的是,张小茸的唱功完全不比前世巅峰时期的席琳迪翁差,整首歌唱得大气磅礴。
不过自己给自己制作歌曲的问题就在这里了,没有人可以给歌手及时的反馈,歌手必须在唱完一整首歌之后,再通过听自己刚刚所演唱的歌曲,去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在下一次演唱中进行改正。
一次一次的唱,然后再一次一次的改。
说起来好像挺简单的,可实际做起来却是极为繁琐,就连张小茸都不得不拿出个小本子,把自己需要进行更改的地方全部做好了记录,然后一边休息嗓子,一边在大脑中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
毕竟小本子是不可能带进录音棚当中的,那里的麦克风极为灵敏,翻页的声音都能被清晰的记录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录音棚和操作间虽然有着巨大的真空玻璃作为隔断,可依然要尽可能的保持安静。
喜欢。
第614章 巴黎录音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