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史书那些人 多少带点政治因素和个人情感。[泪奔]]
[“希望千年万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你美好”千年过去了,我们都还记得[流泪]纵使我们被污蔑,被诋毁,相信后人也会证明我们的清白。]
“不是仇人?是……是好姐妹?!”
一位妇人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声音激动得发颤,
“我就说!我就说嘛!那些贵人老爷们编的戏文,把好好的女儿家都编排成啥样了!争风吃醋!”
“听听人家后人咋说的‘惺惺相惜!这才是女儿家的心肠!”
她的眼里闪着光,有种自己的坚持的真相终于被认可的欣喜。
[这两位可是政治家,怎么可能为男人争风吃醋。[捂脸]]
[看过一位历史研究者的评论,深有感触,他说:后人看过去,总该有点悲悯心,如此才会慎重。前人已亡故,你我的解读,便是他们的身后名。]
咸阳宫深处,嬴政正批阅奏疏,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巨大,投在冰冷墙壁上。
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握笔的手几不可察地一顿。
嬴政:所以这也算是后世人“研究”朕的陵墓的正当理由?
[所以,不能听别人讲,就像武大郎一样,就是得罪了小人书生,从此就是绿帽子代言人。]
[突然明白了考古的意义,古人有古人的坚持,现人有现人的执着,隔着棺椁墓志的时候,仿佛隔了千年相见。]
“椒花颂声……”
武则天轻轻念出这四个字,声音低微得几不可闻。
她端坐的姿态依旧威严,但一滴晶莹的泪珠,却毫无征兆地、缓缓地溢出眼角,顺着脸颊无声滑落。
她并未抬手去拭,只是怔怔地望着天幕上真挚而决绝的铭文,仿佛看到了那个她亲手栽培、光芒万丈却又被她置于权力漩涡中心的女子。
看到了那个她曾疼爱有加、最终却走向不同道路的女儿。
“她们……”
她对着虚空,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与柔软,
“本该是……大唐最璀璨的双星……”
[一代女皇亲手培养的两颗明珠,青梅知己盛唐双姝。]
[历史上敌对了千年的两个人,居然是好闺蜜,第一次感受到考古的意义。]
“椒花颂声……”
一个平静却蕴含力量的女声响起。
班昭站在自家书阁的窗前,望着那句铭文,又看向那些为女性友谊正名的后世之语,感慨万千,
“青史之上,女子相知相惜,何曾逊于高山流水?”
[为什么只相信伯牙绝弦,不相信椒花颂声,到底要污蔑多少女人才罢休。]
一座织锦作坊的后院,忙碌了一天的女工们难得片刻清闲,聚在一起。
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的老织娘,用缠着布条的手指用力抹了抹眼角,声音哽咽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
“听见没?姑娘们!听见后世那些明白人咋说的没?”
“咱们女人,不是生来就得互相踩踏!婉儿和公主,两个顶顶厉害的人物,都知道要互相扶着走!咱们这些苦命人,更得抱成团!”
她猛地站起来,
“往后,谁家里男人不顶事,孩子病了,自己熬不下去了,别一个人死扛!说出来!咱们一人省一口,一人搭把手,总能熬过去!”
“学学人家太平公主,姐妹没了,也得给她讨个清白!咱们的情分,也得自己护着!”
年轻的女孩们眼中亮起了光,彼此靠得更近了些,低低的应和声在夜风中传递,
“嗯!”
“婆婆说得对!”
“咱们互相帮衬!”
[绝不是普通的友情,更不是狭隘的爱情,是知己,是惺惺相惜,是两位伟大的女性之间的伟大情谊。]
一对农家姐妹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背着沉重的柴禾走在田埂上。
天幕的光芒洒在她们疲惫却年轻的脸上。
姐姐看着后世对婉儿和公主友情的赞叹,忽然停下脚步,解下腰间的旧
第182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