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承闻言,不由得叹息一声。
     他也担忧这个。
     万一真的揭竿而起,自己的家人皆在咸阳,如同被人握住了软肋,着实麻烦。
     但王承还是说道:“如今你我皆无退路,自古以来,机遇和风险并存,想要成就大事,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承担其中的风险。”
     蒙恬点头,“所以,我觉得当兵临城下之际,我等势在必得,虽然退回上郡,让扶苏自立为王,新建一国也是极好的策略,但我等目标,应当还是直接让始皇退位,让位给扶苏最佳。”
     王承也很赞同,“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若揭竿而起,兵临城下,最后事情没有成功,退回上郡,虽然对于扶苏和赵惊鸿是极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他们却不是。
     他们已经造反,自立为王,拥戴新王,那么他们就是反贼。
     按照秦律,造反是要诛九族的。
     他们的家人在咸阳,必死无疑。
     所以,他们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举造反成功!
     蒙恬道:“我们应当也要做出一些谋划,如果可以跟咸阳之内的人,里应外合,则为最佳!”
     “你想如何做?”王承惊讶地看向蒙恬。
     蒙恬握了握拳头,沉声道:“我会联系舍弟,让舍弟在咸阳内应,如此一来,我们也能及时得到咸阳内的消息。到了关键时刻,甚至可以里应外合,就算不能里应外合,我也要将族中之人带出来,以防成为软肋!”
     王承闻言不由得点头,但又很是为难,“我若联系家兄亦或者家父,他们必然会不同意,而且家父极为忌讳参与朝堂之争,若我告诉他们,家父怕是会大义灭亲!”
     蒙恬不由得蹙眉沉默。
     以他对王翦的了解,以及这些年的做事风格,确实如此。
     甚至现在连王贲也退居二线,很少参与朝堂之事了。
     他们现在推举之人,只有王离。
     而王翦和王贲足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生活了。
     对于他们王家来说,更进一步很难。
     哪怕是王承有从龙之功,王家也不一定在乎。
     这是极为麻烦的。
     但是如今的王承,已无退路。
     蒙恬想了想,沉声道:“依我看,你怕是不能告诉你父亲,若是王翦大义灭亲,跟始皇汇报此事,咱们的努力全部都功亏一篑了!”
     王承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
     次日。
     赵惊鸿和张良在书房内探讨上郡的发展规划。
     张良有自己的想法,在赵惊鸿看来,其实有些理想主义了。
     但是,却是很适合赵惊鸿的。
     因为张良这种理想主义,若是在大秦为官,那必然是不行的。
     上面的丞相和各级官员,肯定是不同意的。
     下面的执行力未必也够。
     更要皇帝决策。
     一来二去,其实什么事儿也干不成。
     想要干实事儿,难之又难。
     但是在上郡不同,张良的权力很大,而且上下他都可以管

第336章 新政代旧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