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熬过苦难[2/2页]

爱恨无情 金沙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刀,似凌厉的箭雨,他们只能挤在岩洞里,如寒夜中的两颗孤星相互取暖。在这漫长的五天里,王太云始终如一座沉默的山峰,将唯一的一件羊皮袄如珍贵的宝物盖在姜亭富的身上,而他自己则如一棵在寒风中挺立的白杨,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裳,默默地守在洞口,为她驱赶寒冷和野兽。
     第五天傍晚,他们终于回到了金泉一个偏僻小镇王太云那简陋的土屋里,安慰她道:“妹子,到家了。你放心,这里再没人来打扰了。好好睡一觉。”果然,她实在疲惫不堪,倒头就睡。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如轻纱般洒在姜亭富那娇柔的面庞上时,她突然感到下腹犹如被千万根钢针同时扎刺一样剧痛。她下意识地低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裤腿已经被鲜血染成了一朵触目惊心的大红花。“我……我可能要流产!苦命的孩子怕是保不住了!”姜亭富惊恐得如一只受惊的小鹿,尖叫着哭了起来。王太云的手像被火灼到一般,迅速地撕开自己那破旧得如同乞丐服般的衣襟,露出里面粗糙得如同砂纸的布衣。
     他的声音仿佛风中残烛,颤抖着对床上的姜亭富说道:“妹子,你先忍着点,别怕,我们这有个接生婆懂这些,我去请她。肯定能保住孩子。”说着冲出去,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引着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婶,披挂着巫婆衣衫的大婶迅速给姜亭富按摩几个穴位后,她竟觉得不痛了。大婶再舀一碗水,右手食指中指合拢在碗上左三圈右三卷地画了一阵,让姜亭富喝下去,然后再叫王太云去找些草药来碾烂敷在肚子上。姜亭富的脸色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额头上的冷汗如决堤的洪水般涔涔而下,她紧咬着牙关,仿佛那是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虚弱地说:“别去……外面的雪那么大,你会被冻死的……”
     王太云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用力摇了摇头,“不,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流血而死。你流了这么多血,了不起,我一定要救你!”说完,他轻轻地掰开姜亭富紧紧抓住他的手,转身快步走向门口。外面的风雪肆虐着,王太云的身影很快就被漫天的飞雪吞没。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前行,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能救姜亭富的草药。不知过了多久,王太云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发现了几株带雪的益母草。他顾不上手指已经被冻得发黑,连忙将它们连根拔起,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然后急匆匆地往回赶。回到土窑洞时,王太云的身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他的嘴唇也被冻得发紫。但他顾不上这些,赶紧将草药洗净、捣烂,敷在姜亭富的肚子上和伤口上。
     在王太云的悉心照料下,姜亭富的伤势逐渐好转。她告诉王太云,自己叫姜玉兰,已经结了婚,怀了丈夫的孩子。丈夫已经冲出包围圈了,但也生死未卜。如果以后丈夫来找她,她还是要带孩子跟丈夫走的。如果丈夫不来找她,那就感谢老王的救命之恩,她就做老王的女人,给他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半年后,她在王太云的土窑洞里顺利地产下了一个女婴。产婆看着婴儿那皱巴巴的小脸,直摇头叹息:“这孩子先天不足,怕是养不活啊……”王太云却不以为意,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老虎,笑着对姜玉兰说:“我给她起名叫虎娃,虎头虎脑的,好养活。”姜玉兰望着王太云那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无声地滑落。她知道,为了给她补身子,王太云已经把家里唯一的母羊卖掉了。
     更让她感动不已的是,每当有人背后议论虎娃的身世时,王太云总是毫不犹豫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大声说道:“虎娃就是我王太云的亲闺女!谁要是敢说半句闲话,我绝对跟他拼命!”这句话就像一把温暖的火,瞬间点燃了姜玉兰心中的感动。她也兑现诺言,做了王太云的女人,跟他过起了苦日子,苦熬岁月,又陆陆续续生下了两男一女。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兰州解放的时刻。姜玉兰像往常一样,在河边专注地洗着衣服。突然,一位解放军出现在她面前,他的目光落在了姜玉兰的身上,不经意的几句搭白后,突然开口问道:“大嫂,你是南方过来的吧?”姜玉兰心头一紧,她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军人,狐疑地点了点头。军人接着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当年西路军的幸存者。”这句话让姜玉兰的眼眶湿润了,多年来的艰辛和委屈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天晚上,姜玉兰翻出了那顶她一直珍藏着的红军帽。帽子上的红五星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王太云则默默地蹲在炕头,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姜玉兰。过了一会儿,王太云缓缓说道:“你要是想走,就走吧,虎娃和豹娃狗娃羊娃我都会照顾好的。”姜玉兰摇了摇头,坚定地说:“不,我不走。”她轻轻地抚摸着四个孩子的头发,眼中充满了母爱和决心,“我已经在这里生根了,不仅保留了西路军的火种,而且还开花结出了新果子,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人。”
     也许命运格外垂青受苦受难的女人,新的金南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姜玉兰被调到县里当妇联干部,终于熬过苦难,迎来了幸福。但她的心中始终惦记着那些失散在河西走廊的西路军遗孤。于是,她踏上了寻找这些孩子的艰难旅程。姜玉兰不畏艰辛,走遍了河西走廊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她四处打听,询问当地居民,希望能找到这些遗孤的下落。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姜玉兰陆续找到了一些西路军指战员的遗孤。她看到这些孩子生活困苦,无法接受教育,心中十分不忍。于是,她决定帮助他们上学、参军,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历经几十载风霜雨雪,斗转星移到2003年,姜玉兰在无病无痛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红五星交给了孙子,嘱咐道:“记住,爷爷和奶奶都是西路军的兵,骨头里流着祁连山的雪水。”然后安详地走完了她102岁的人生旅程。
    喜欢。
  

第161章 熬过苦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