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6章 追问过往[1/2页]

爱恨无情 金沙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少丰到省城开完学术研讨会后,特别拜访军区副司令一一当年在大巴山红军总指挥部当手枪队长的陈将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少将,他的一生都与革命紧密相连。从红军时期的反敌围攻,到苏区的扩红增兵,他都亲身经历并参与其中。在平分土地、赤化全川的过程中,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他还关注着文教卫生事业,积极医治伤病员,为红军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详细讲述了总指挥、副总指挥、章主任、李政委等领导的功勋业绩,对他们的指挥才能和领导风范赞不绝口。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秦大胆、小钢炮、大麻子、周瞎子、吴跛子、独臂侠、老夫子等等很多军师长团营连长,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打鬼子杀敌人立下的赫赫战功。当谈到解放几十年来大巴山这片革命老区的发展时,他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愤愤不平地指出,尽管当年这里有百万人民支持红军,十多万农民兄弟参加红军,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这片地区却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仍然处于贫困线下。他怒火冲天,愤起追问:“为啥不敢面对历史?不能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比如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博物馆纪念馆没有他的事迹,图书和报刊上也没有他的名字。这样对他是不公平的。”他认为正是因为不敢正视历史,才导致了这片地区的贫穷落后和封闭保守。他强调只有尊重历史,才能真正开放发展,让这片曾经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副司令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少丰的耳畔炸响,久久不散。那声音仿佛穿透了时间的帷幕,将他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少丰凝视着副司令,只见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似乎在回忆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副司令接着说道,当时他担任总指挥部的手枪队长兼侦察连长,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他紧紧跟随在总指挥身边,负责每次会议周围的警戒保卫工作。
     少丰聚精会神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之情。他想象着当年的手枪队长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守护着会议的安全,那是怎样一种紧张而危险的场景啊!副司令继续讲述着,他说他曾经亲眼目睹了李政委、雄主席等人在西路军的石窝会议结束后,各自奔赴不同的方向,分别突围而去。少丰被副司令的叙述深深打动,他决定再次深入查阅资料,从字里行间寻找更多关于西路军最后一次会议的线索。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端倪。原来,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的雄国兵,在出席西路军石窝会议后的确切去向——
     雄国兵从石窝场出来疾驰而去,冷风如凌利的鞭子抽打着他的面庞,可他心中的寒意却比这恶劣的天气更加刺骨,直至此刻,他才如梦初醒般地认识到局势的严重与自身处境的危急,这种绝境,与两年前部队撤出川陕苏区时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回溯到 1935 年春天,那是一段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征程。红四方面军麾下犹如钢铁洪流的十万大军,士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强渡嘉陵江和涪岷江,踏上西征之路,目标只有一个——迎接中央红军。大军所到之处,军旗猎猎,如燃烧的火焰,步伐铿锵,似雷霆万钧,尽显“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勇风貌。
     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各路敌军闻风丧胆,惊慌不安。陕军孙蔚如,川军孙震、李家钰、杨森、刘湘、刘文辉,乃至蒋介石嫡系精锐胡宗南,这些平日里在各自地盘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军阀势力,听闻红四方面军即将兵临城下,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在惊心动魄的战略转移中,战斗如暴风骤雨接踵而至,战事异常频繁且激烈。强渡嘉陵江时,江水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暗流涌动,似蛟龙翻滚,敌军在对岸重兵把守,妄图凭借这天险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他们犹如钢铁般坚强,驾着简陋的木船,如离弦之箭迎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强渡成功,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无情地撕开了敌人固若金汤的防线。
     紧接着,红军如猛虎下山攻克剑门关,那巍峨险峻的关隘犹如铜墙铁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却未能挡住红军排山倒海般的凌厉攻势,战士们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开辟出胜利之路。打江油,战土门,克包座,守天全,血战百丈关,每一场战斗都是血与火的洗礼,是生死较量的残酷博弈。身为省苏政府主席的雄国兵,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在部队行军沿途,积极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队伍以及筹备粮草物资等重要工作。每到一处新的城镇、村庄,他便如春风化雨,迅速发动当地百姓,宣传革命理念,唤醒群众的阶级觉悟,建立起属于人民的政权机构,让受苦受难的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与曙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他不畏艰苦,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积极向广大青年宣传红军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他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着红军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勇事迹,激发着青年们内心深处的翻身求解放的斗志。
     在筹备粮草的工作中,他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仔细研究各种因素,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征集方案。他深知部队的物资供应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因此竭尽全力确保每一份粮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既满足了部队的需求,又尽量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凭借着他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粮草的征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为部队的顺利西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尽管一路上战火纷飞,战斗异常激烈,但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他没有亲身参与到前线的激烈战斗中,但他亲眼目睹了无数战友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奉献。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不畏惧地面对敌人的炮火,用自己的生命扞卫着远大的理想。这些场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让他对未来事业的信念愈发坚定,对战友们的敬意

第156章 追问过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