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南部背盐[2/2页]

爱恨无情 金沙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要消失不见了。
     这时,只见有一名队员艰难地伸出一只手,想要拿起挂在腰间的水袋喝点水解解渴。可是他的那只手却不听使唤般地颤抖个不停,无论如何用力都无法稳稳地抓住水袋。最终,水袋还是从他那哆哆嗦嗦的手中滑落下来,重重地摔落在地面上。这名队员见状,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试图弯下腰去捡起掉落的水袋。但是就在他弯腰的瞬间,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袭来,眼前发黑,整个人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肖英目睹这一幕,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仿佛那是她心中忧虑的沟壑,深不见底。她的心如坠冰窖,被无尽的担忧和焦虑所淹没。这可如何是好?伤员们急需转运,然而队员们却因缺乏食盐而体力不支,犹如被抽走了筋骨的绵羊,绵软无力。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远处传来了清脆悦耳的马蹄声,如同一曲激昂的战歌,由远而近。众人纷纷抬头凝望,只见雄国兵率领着一队红军如疾风般匆匆赶来,他们的身后紧跟着一支长长的背着背篼背夹的民工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雄国兵敏捷地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走到队伍前方,他的神色充满了关切,宛如慈父般问道:“出什么事了?”有人回答道:“已经许久没有尝到盐的滋味了,人就像被抽走了灵魂,浑身发软,毫无力气,连担架都抬不动了。”雄国兵听闻,当机立断,指挥着身边的红军战士,迅速替换了担架队员。紧接着,他如同变戏法般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一包盐巴,高声说道:“快给大家兑点盐水喝。我们已经拥有了这宝贵的盐!”
     随后,只见身材魁梧的雄国兵大步流星地走到路边一块高耸的石头上。他先是稳稳地站住身形,然后抬起手来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膛,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接着便鼓足了力气,用洪亮且充满激情的声音大声喊道:“乡亲们呐!就在前段日子啊,那些可恶的川军竟然对咱们苏区实施起了残酷的经济封锁手段。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盐啦,这可是给大家伙儿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困难呐!”
     说到这里,雄国兵稍微顿了一顿,目光环视了一圈周围聚精会神聆听着的乡亲们,继续慷慨激昂地讲述道:“你们知道吗?那个被国民狗党和川军蛮横霸占着的仪陇南部盐厂,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呢,叫做南阆场。这个地方可不简单哦,它就处在南部、阆中以及仪陇三地交界之处。从东到西的距离足足有一百七十里那么长,而从南到北也有着长达一百二十里的范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下面,隐藏着多达 眼盐井呢!而且呀,光是负责制盐的灶户都有整整 3201 家之多。每年从这里产出的食盐数量更是高达 40 多万担哪!”
     雄国兵越说情绪越是激动,额头上青筋暴起,挥舞着手臂比划着说道:“不过嘛,自从国民党军第 29 军军长田颂尧所率领的部队对咱们川陕苏区发动的那场所谓‘三路围攻以失败告终之后,他们大部分人马都灰溜溜地撤退到嘉陵江以西去了。现在呢,仅仅只是在江东这边的广元、苍溪、阆中、仪陇以及南部等地区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罢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与总政委依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决议,毅然发动仪(陇)南(部)战役。红 9 军肩负主攻之重任,自巴中恩阳河一带勇猛地进击仪陇、南部地区;红 30 军则朝苍溪方向挺进,红 31 军亦向广元方向进击,全力配合红 9 军之作战。红 9 军主力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打仪陇城外围之兴隆场、黄林石、日兴场、凤仪场、土门铺。历经一周之连续激战,歼灭敌军 1 个多团。成功攻占仪陇城以及嘉陵江东岸的新政坝和洪山场等产盐区,缴获盐井 8000 余口和十多万担井盐。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够生产更多的井盐,亦完全可以确保苏区军民之食盐供应无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路边的队员们聆听着,眼中犹如点燃了希望的火炬,原本疲惫不堪的面庞上也绽放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憧憬。言罢,雄国兵走下石头,对着肖英说道:“肖队长,你们这支担架队完成任务以后,也加入运输队,去南阆场背盐到通州。”肖英毫不犹豫地挺直了腰板,声如洪钟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和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和队员们背着沉甸甸的盐巴,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走在去通州的道路上。不久后,肖英率领的担架队犹如凯旋的战士,顺利完成了转运伤员的艰巨任务。稍作休整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加入了运输队,踏上了前往南阆场背盐的漫漫征程。
     一路上,山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蟒盘踞在山间,荆棘密布,如同一面密不透风的墙,他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肖英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她的眼神如同一盏明灯,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盐安全地背回通州,让苏区的百姓们早日吃上盐。当他们终于到达南阆场时,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一眼望不到边的盐井,仿佛是一片银色的海洋,堆积如山的盐巴,恰似一座座闪耀着光芒的银山。队员们顾不上疲惫,立刻投入到背盐的工作中。他们将盐巴小心翼翼地装进背篼背夹,然后背起沉重的盐包,宛如背负着整个世界,一步一步朝着通州的方向走去。
     他们在负重前行的道路上,肖英和队员们宛如亲密无间的战友,相互扶持,相互鼓励。遇到陡峭如壁的山坡,大家齐心协力,拉的拉,推的推,犹如拔河一般,将盐包运上山;遇到湍急似箭的河流,大家手拉手,组成坚不可摧的人墙,保护着盐包安全过河。他们的肩膀被盐包磨破了皮,鲜血渗出,如点点红梅,染红了衣衫,但他们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便继续勇往直前。经过几天几夜的艰难跋涉,肖英带领的运输队宛如凯旋的英雄,终于抵达了通州。苏区的百姓们早已在路边翘首以盼,当他们看到运输队背来的盐巴时,欢呼雀跃,如潮水般涌上前来迎接。肖英看着百姓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深知,自己和队员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苏区的百姓们终于可以品尝到那珍贵的盐味了。
    喜欢。
  

第18章 南部背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