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着裤腿上的土,兜里掉出半块烤糊的红薯,“和审批机卡壳一个道理,得喂点实在东西!” 老马捡起金属杆看了看,突然笑出眼泪:“这要是报给陈股长,能算‘高温抗性检测报告!”
霜降那天,旧空调终于搬进了粮库。外机锈迹斑斑,比老马家里的缝纫机岁数还大,安装师傅拆开外壳时,掉出半袋去年的陈年老米 —— 不知哪个搬运工把它当干燥剂塞了进去。老周摸着空调面板上的划痕,突然想起高小林办公室的皮质沙发,上面也有道类似的痕迹,据说是某年审批大会上,科长拍桌子时被公章砸出来的。此刻这道划痕映着粮库的灯光,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制冷测试那天,高小林带着陈永年亲临现场。温度计显示 18℃时,陈永年的放大镜突然对准出风口:“风速不符合《机关办公环境规范》第 12 条,这属于‘低温官僚主义!” 老周看着科长瞬间煞白的脸,突然想起去年科长在食堂把红烧肉扣在审批表上时,也是这个表情 —— 当时科长用领带擦桌子的样子,和现在用袖口擦眼镜的动作,简直如出一辙。最终解决方案是:空调必须调至 22℃,并在出风口安装 “风速调节器”—— 其实就是老马的旧草帽,用回形针别在格栅上,帽檐还沾着去年的草籽。
雪落下来时,粮库的温度计稳稳停在 22℃。老周望着窗外的雪景,想起审批科走廊里的冰溜子 —— 那里没有空调,却比粮库低了 5 度。小李抱着新到的《空调维护审批表》来签字,表格上密密麻麻列着 37 项维护流程,从 “滤网清洁频率” 到 “压缩机情绪观察”(备注:需记录运行声音是否稳定),最后一栏 “科长意见” 里,高小林的批复力透纸背:“确保空调运行与机关温度保持一致,体现上下同心。” 老马用算盘算了算,从申请到装机整整 187 天,忍不住嘀咕:“粮食埋在地里 187 天,早该发芽了,咱们这空调倒像是从审批表堆里长出来的。”
老周摸了摸空调外壳,上面还带着高科长办公室的余温,像块捂了半年的冷馒头,硬邦邦的没什么热气。远处的审批科里,新空调的热风正烘着玻璃窗上的冰花,科长的搪瓷缸子想必又泡上了老鹰茶,而粮库里的旧空调,正把 22℃的冷风,吹向堆得比天高的审批表 —— 那些表格上的 “同意” 公章,此刻说不定正躺在复印机里,被反复复制成无数个一模一样的月亮,和粮库申请书上的指印遥相呼应。
喜欢。
第128章 公章与空调的温差狂想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