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全国兄弟单位来学习和用餐[2/2页]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虎皮豆角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环保养生菜” 端上餐桌时,考察团里的一位科长皱起眉头:“这菜里怎么有…… 有饭票?” 陈永年眼疾手快,用筷子夹起那张 1976 年的粮票:“您看,这正是我们‘忆苦思甜的体现!每道菜都融入历史元素,让同志们在就餐中重温革命岁月!” 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混着屋顶漏雨的滴答声,像极了机关会议上的敷衍喝彩。
     马建军混在接待队伍里,看着老张的解放牌卡车停在体育馆后门。车斗里装着从邻市 “借” 来的冻鱼,鱼身上的冰碴子已经化了一半,露出底下用红漆写的 “为人民服务”—— 那是从报废的消防车身上刮下来的漆。“小马,” 老张递来支烟,“知道咱们借了多少肉票吗?连郊区的猪圈都被扫空了!” 他吐了口痰,痰里还带着塑料花的碎屑,“再这么搞下去,老百姓该拿咱们当蝗虫了。”
     考察团的晚餐堪称荒诞盛宴:帆布厨房炖的 “全家福” 里,漂浮着白菜帮子、木屑和半块发霉的馒头;所谓的 “清蒸鲈鱼” 其实是用铁皮罐头敲成的鱼形,表面刷着银粉;最绝的是 “甜点”,用过期的麦乳精兑水,冻成冰块后刻上 “改革必胜” 的字样,咬一口能硌掉门牙。然而考察团成员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笔记本上写满 “创意十足”“紧跟时代” 的评语。
     散场时,春雨还在下。李海山看着考察团的车尾灯消失在塑料花雨中,突然发现自己的中山装全湿透了,第二颗纽扣的位置空荡得像个无底洞。体育馆内,小朋友们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手里的纸花早已烂成泥团;帆布厨房里,赵师傅正在用泔水冲洗案板,水流过 “深挖洞,广积粮” 的标语,把 “粮” 字冲成了 “良”—— 这荒诞的一字之差,恰似这场接待的真实写照。
     深夜的市政府会议室,王书记拍着桌子怒吼:“全国考察团反馈说‘接待水平有待提升!” 李海山盯着墙上的地图,突然发现本市的肉票储备已经标成了白色 —— 那是弹尽粮绝的标志。窗外,塑料花在雨中凋零,像极了他们摇摇欲坠的 “改革神话”。而此时,省厅的加急电报正在路上:“鉴于你市先进经验,拟于下月组织华东六省一市联合考察团到访……”
     李海山看着电报上的 “联合考察团” 四个字,突然想起下午在帆布厨房看见的场景:赵师傅把最后半块真肉切成二十片,每片薄得能看见对面的人。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饭票,突然笑了 —— 这笑比哭还难看,比塑料花还虚假。而隔壁的财务科,张大姐正在计算接待费用,算珠哗啦一声散了架,像极了他们即将崩溃的接待体系。
    喜欢。
  

第54章 全国兄弟单位来学习和用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