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的春节在机关大院的红烧肉香气里摇摇晃晃地来了。食堂门口新贴的 “欢度新春” 对联被油烟熏得发皱,上联 “自助餐里显身手”,下联 “改革潮中展宏图”,横批 “吃好喝好”,墨迹未干就沾了几滴咖喱油,像极了这个荒诞春节的注脚。
腊月廿八那天,李海山亲自坐镇食堂,宣布春节特供菜单:“同志们!过年就得有过年的样子,咱们的‘锦绣团圆宴必须体现改革开放的气魄!” 他胸前的 “改革先锋” 徽章歪得厉害,第二颗纽扣依然空缺,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 “为人民服务” 跨栏背心,领口处还沾着去年庆功宴的红烧肉渍。
菜市场里,王奶奶攥着皱巴巴的肉票,看着机关干部们推着装满鱼肉的二八自行车呼啸而过。“啧啧,” 她戳了戳身旁卖豆腐的老张,“昨儿个看见教育局的小刘,一人买了五斤排骨,那架势,生怕肉长翅膀飞了!” 老张往秤盘上扔了块冻豆腐,冰碴子迸溅到王奶奶布鞋上:“可不咋的?听说机关食堂过年顿顿有红烧肉,咱们老百姓想买块肉,还得托三层关系!”
后厨里,赵师傅对着案板上的冻肉直犯愁。所谓的 “锦绣团圆宴”,不过是把库存的烂菜叶、过期罐头和发馊的豆腐拼拼凑凑。他抡起菜刀剁着冻得硬邦邦的 “东坡肉”—— 其实是用冬瓜雕刻后裹上红糖汁,刀落下去,案板震得墙灰直掉:“这哪是做菜,分明是变戏法!外头老百姓连白菜帮子都舍不得扔,咱们这儿倒好,拿报纸当红烧肉糊弄人!” 学徒小王在一旁给 “红烧鱼” 贴标签,鱼是用萝卜刻的,标签上的 “深海捕捞” 四个金字在蒸汽里晕开,活像一滩血水。
开餐时,机关食堂成了修罗场。墙外的胡同里,几个小孩扒着铁栅栏往里张望,口水滴在结了冰的地面上。“爹,他们在吃啥?” 小男孩指着老张搪瓷缸里的 “红烧肉”。蹲在墙角晒太阳的老汉呸地吐了口痰:“吃金元宝呢!昨儿我去粮站换米,瞧见机关的车拉了两车带鱼,那鱼身子比我胳膊还粗!”
消息在街头巷尾疯传。副食店门口,拎着菜篮子的大妈们围成一团:“听说税务局过年发了进口巧克力!”“可不是?我外甥在工商局,他们年夜饭有大虾,还是带壳儿的!”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哄笑,“咱们过年啃窝窝头,人家啃‘报纸红烧肉,这世道,啧啧……”
正月初三,李海山
第51章 过年时大吃大喝不出意外没料了都吃光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