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 东哥兴冲冲陪幺爸转街[2/2页]

王二哥歪传 内江东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人当即跳到车外去了,以为是天然气包爆炸了,其实是一个小孩的气球扎爆了。”二娃子爸爸笑着说。
     “对对对,这种客车,大家叫他‘气包车。”东哥说,“有一年县广播站开通讯员培训会,我也参加了培训,来自山王区长岭乡有一个广播站通讯员,叫啥子许啥子林,年龄比我还大两岁,我们尊称他许老师,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记不清楚许老师名字了,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坐气包车的故事。”
     “哦!”
     “许老师参加培训会后,疯狂地喜欢上写作,喜欢上了新闻报道。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翻山越岭,几乎跑遍了他们区、乡几十个村社,并不断地向乡各级广播站、电台投稿。县广播站编辑老师也悉心对他进行指导,每月给他寄新闻资料、报道要点,许老师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摸索,提高了新闻写作技巧,在各级报刊台用稿量逐渐上升。1988年他写稿三百篇,用稿一百多篇,被县广播电台评为‘为四化写稿特等奖,而且还得到15块奖金。15块,你说多不多呢?”东哥问。
     “多呢,当年馒头才3分钱一个,臊子面才1角1一碗呢。”王幺爸说。
     “对,那可是当年代课老师工资三分之一。当时他非常高兴,可这兴奋劲儿还不到半小时,便在回家气包车上,由于客车班次少,每趟车都挤得满满的,那些偷哥儿、扒手、棒老二(强盗)趁机混在其中,把许老师的获奖证书偷了,气得许老师差点吐血。许老师当年对我说,他每次想起这件事,就对那小偷恨之入骨,并说你要偷就偷他钱呀,干嘛要偷证书呢,那可是他辛辛苦苦汗水的结晶和辛勤写作的见证啊!”东哥一口气讲完了许老师的故事。
     “这种事,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很多很多,现在也许都没人相信。”王幺爸也很感慨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儿往前是大坝口,一条围绕婆城流淌的清溪河,从很远很远的越溪俩母山流下来,清清亮亮、哗啦哗啦的,一直流到县城,围着婆城绕了半个圈,然后又向自贡釜溪河流去。”东哥指着眼前的清溪河说。
     “是啊、是啊,那时还没有修建威远大桥,进城只能从上堰路过。这上堰是一道堰闸,用来蓄水、泄洪和通公路用。还有就是从铺子湾,也就是过去老地名老河桥盐井溪,将威远山里面,如踏水红旗煤矿、山王圆山坝,还有黄荆沟的优质煤运到这儿,然后通过清溪河到自贡釜溪河的八道堰闸调节水位,将煤炭逐级运到自贡,用来煮卤水制盐。堰闸上有闸门,水少时就放下关水;洪水天就提起来放水。有些年辰夏天特大洪水过后,运气好时还能在岸边捡到河里冲上来的鱼,大个大个的,一条都有四、五斤。捡到鱼的人高兴得很,拿回家用酸海椒、酸姜、酸菜一起渡(炖),哪味道麻辣酸香,非常可口,极其开胃,一家人吃得嬉哈打笑,高兴得很。
     “紧靠堰闸便是清溪河边的罗家坝,这儿常年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水泥沙船、打鱼船。河岸边的码头河沙堆积如山,沙堆旁边还建有灰沙砖厂,整日里机器轰鸣,烟尘飞扬。运送河沙的采沙船,运送灰沙砖的车,还有从船上挑沙下船,从码头挑沙和搬运灰沙砖上车的搬运工,人来人往,简直热闹非凡得很。”王幺爸兴趣盎然地说。
    喜欢。
  

第131章 东哥兴冲冲陪幺爸转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