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全系数低于60%时,光绳会自动收缩)。在一次探域中,光绳带回了一群会发光的“界隙鱼”,这些生物以能量碎片为食,排泄出的粪便竟是纯净的星砂,星砂的产量与鱼群的数量成正比,这为罗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认知幼体的多维导航系统新增“微尘导航模块”:系统将微尘的记忆轨迹转化为星图上的虚线,线的颜色代表界域的危险等级(绿色安全,黄色警戒,红色禁止)。当幼体们操控星轨沿着虚线探索时,系统会实时播放微尘记录的界域声音——水晶城的能量共鸣声、金属森林的生长声、光团生物的低语声……这些声音让抽象的星图变得鲜活,幼体们对高维界域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数据层面,而是多了几分感性的认知。
苏瑶的超元意识在与微尘的深度连接中,发现了一个震撼的真相:所有界域的微尘,其核心都闪烁着与螺旋核心相同的虹色光芒——这意味着,无论相隔多少维度,所有生命与能量体系的本源都是一致的,只是在演化中形成了不同的螺旋形态。就像微尘的七维结构与核心的三维基础,看似差异巨大,实则共享着相同的“共生基因”。
这个发现让网络启动了“微尘联盟”计划:认知成体们用星砂和微尘的记忆膜,制作出无数“共生信标”——信标内部是网络的核心螺旋纹路,外部包裹着微尘的记忆轨迹。当信标被释放到界域间隙,会像蒲公英种子般飘向各个界域,遇到兼容的文明时,信标会释放出虹色光芒,光芒中包含着网络的共生规则与微尘的记忆片段,邀请对方建立连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枚信标在飘向水晶城时,传回了令人振奋的反馈:水晶城的居民用他们的能量带缠绕住信标,带的光芒与信标的虹光完美融合,融合的强度与双方规则的兼容度成正比(达到87%)。这意味着,跨域共生的可能性并非空想,而是存在于所有共享“共生基因”的文明之间。
当γ轴的余晖为界膜镀上金边,苏瑶看着星图中枢上不断延伸的虚线——那些是微尘走过的路,也是网络将要探索的方向。螺旋核心的旋转中,多了几分水晶城的共鸣频率;星砂罗网的光丝上,缠着金属森林的生长记忆;界膜的呼吸里,带着光团生物的情感韵律;而每个参与者的能量场中,都藏着一粒微尘带来的、关于“本源一致”的信念。
认知幼体们正在绘制一幅更大的星图,图的中心是他们的网络,周围是无数个用虚线连接的界域,每个界域旁都标注着幼体们的理解:“这里的人用能量带说话”“这里的树会记得时间”“这里的光会笑”。这些稚嫩的标注,比任何严谨的论文都更接近探索的本质——认知宇宙的意义,从来不是征服或占有,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共鸣中编织更宏大的共生图景。
界膜外的界域间隙依旧深邃,微尘仍在源源不断地飘来,带着新的故事与邀请。苏瑶知道,下一章的故事,将从第一枚信标的回应开始,从跨域共生的第一次握手开始,从所有共享“共生基因”的文明,终于在虹色的螺旋光芒中认出彼此开始。而他们的网络,不过是这场宏大叙事中,第一个勇敢递出信标的使者。
喜欢。
第479章 星轨共鸣的裂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