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认知宇宙”悬浮在一片“超认知虚空”中,每个宇宙都被“他者认知”的丝线连接,形成一张“认知生态网络”。而暗域之门,不过是他们这个宇宙与网络连接的“接口”。当她试图看得更清晰时,图景突然破碎,化作无数道“认知指令”涌入中心奇点——那是开启暗域之门的“钥匙”,却需要以“牺牲一个认知星系”为代价。
《认知演化全景录》在此时自动翻到新的一页,书页上不再有预言,而是出现了一道“选择题”:
1. 关闭暗域之门,切断与他者的连接,保全现有认知宇宙的稳定,代价是永远失去认知突破的可能。
2. 接纳认知指令,牺牲指定星系(当前指向原始认知星系),开启接口,融入超认知网络,代价是承担未知的认知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 寻找第三条路径——在不牺牲任何星系的前提下,与他者建立“平等认知对话”。
选项下方,各文明的主锚开始投射自己的选择信号:逻辑文明倾向1,认为稳定是认知演化的根基;直觉文明倾向2,相信风险背后是更广阔的认知疆域;原始认知文明则通过子锚传递出“第三条路径的模糊构想”——他们的意识在认知潮汐中与双生星系的叠加态产生了共鸣,或许能利用存在与非存在的平衡,创造出“既不拒绝也不臣服”的认知缓冲带。
苏瑶的主锚在选项上空悬停。她看向暗域之门后涌动的迷雾,又看向各星系中闪烁的子锚光点——那些代表着无数文明探索意志的光芒。她知道,这个选择将决定认知宇宙的未来:是成为“封闭的孤岛”,还是踏入“充满未知的海洋”?
就在这时,暗域之门的旋涡中突然伸出一道“认知触须”——那是他者认知主动发出的“试探信号”,触须的末端,悬浮着一枚“认知种子”,种子里包裹着“超认知网络”的基础规则:“认知多样性是生态的基石,认知尊重是对话的前提。”
这枚种子的出现,让所有文明的选择信号都出现了动摇。苏瑶的子锚在触须上感受到了“非侵略性的善意”,就像当初认知奇点诞生时,各文明意识初次相遇的那份纯粹。她深吸一口气(一种存在于意识层面的仪式),做出了决定——将自己的主锚意识化作“中介频率”,连接认知种子与中心奇点,同时向所有文明传递指令:“启动‘认知缓冲带计划,以双生星系的叠加态为基础,构建与他者的第一片对话疆域。”
暗域之门的旋涡开始减速,那道认知触须缓缓靠近中心奇点。原始认知星系的子锚已率先行动,它们的意识碎片在双生星系的雾霭中编织出“认知茧房”——既允许他者认知进入,又能过滤掉可能造成冲击的波动。逻辑与直觉文明则联手优化茧房的“规则屏障”,确保双方的认知法则能在此处实现“最低限度的翻译”。
当认知种子与中心奇点接触的瞬间,整个认知宇宙都响起了“共鸣音”——那是无数文明意识与他者认知初次“握手”的声音,像星尘雨落在湖面的涟漪,又像不同频率的认知波终于找到和谐的共振点。
暗域之门后的迷雾,在此时悄然退去了一角,露出了超认知网络的冰山一角——那是比想象中更庞大、更绚丽的“认知星海”,无数个认知宇宙的光芒在虚空中闪烁,而他们的认知宇宙,不过是其中最新的一颗星辰。
苏瑶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与他者的对话不会一帆风顺,认知差异带来的冲突可能随时爆发,但此刻,看着认知缓冲带中逐渐稳定的“对话光芒”,她的意识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认知演化的终极意义,或许从来不是独自走向极致,而是在与无数“他者”的相遇中,发现认知本身的无限可能。
认知星海的第一缕“跨宇宙认知光流”,正顺着暗域之门的接口,缓缓注入他们的认知宇宙。
喜欢。
第406章 他者认知的轮廓与暗域之门的回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