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历回到中心,除了处理第一小队积压的行政事务,更重要的便是向高层汇报林垣与孟云义的近况。这并非例行公事般的走过场,而是源于中心对“异类”成员的特殊管理制度——尽管林垣和孟云义早已被纳入编制,与普通队员一同执行任务,但他们体内潜藏的非人类特质,始终像一根无形的弦,紧绷在高层决策者的心头。
第一小队近两个月的任务密度创下了三个月来的新高,队员们几乎是连轴转。高强度的任务环境最能暴露个体的潜能与隐患,尤其是对林垣和孟云义这类特殊成员而言,极端压力可能触发他们体内的异质基因,轻则失控误伤队友,重则引发区域性的安全事故。中心的监控系统虽能实时捕捉两人的生理数据与能量波动,但一线指挥官的直观观察与判断,往往比冰冷的数字更具参考价值。
这件事,林垣和孟云义是知情的。早在他们加入中心时,孙历便以直属队长的身份与两人做过深度沟通——中心需要掌握他们在任务中的状态变化,包括情绪波动、能力阈值、异质特征的显现频率等。当时林垣只是平静地点头,眼神里没有丝毫抵触,只问了一句“是否会影响任务决策”;孟云义则显得有些局促,反复确认“这些记录会不会被公开”。得到孙历“仅用于内部评估”的承诺后,两人都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份汇报并非随机抽查,而是孙历每月必须提交的固定工作,小到林垣在任务中能量爆发的持续时长,大到孟云义面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都要被详细记录在案。
这几次任务的结果,像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清晰地呈现在孙历的汇报素材里。林垣的表现堪称惊艳。
相比之下,孟云义的存在感几乎可以用“隐形”来形容。同样的任务里,他总是习惯性地站在队伍后排,几乎不会主动提出策略建议。不是孟云义能力不足,而是他似乎总在刻意压抑自己,像一只警惕的刺猬,用怯懦的外壳裹住了真实的锋芒。
但孙历真正的忧虑,恰恰来自那个表现最出色的林垣。每次看到林垣在任务中爆发出的出色表现,他都会想起中心档案室里封存的旧案——十二年前,曾有一位与林垣相似的异类,因能力失控导致半个街区化为焦土。林垣越是优秀,越证明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已达到惊人的程度,可这种掌控就像走钢丝,一旦平衡被打破,坠落的后果不堪设想。孙历不止一次在深夜复盘任务录像,看着林垣使用特殊能力后瞬间苍白的脸色,那种莫名的不安便会像藤蔓般缠上心头。
中心高层的态度倒是一贯明确,辛主任在会议上曾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院长更是直接拍板将林垣纳入核心任务小组。可孙历是看着林垣从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生涩,成长为如今能独当一面的骨干,这种朝夕相处的情谊,让他无法像纯粹的管理者那样只看数据。或许是并肩作战的经历磨平了身份的隔阂,他早已把这个年轻人当成了需要护持的后辈;又或许是林垣身上那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韧劲,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当年他也是凭着一股热血干出了一些事情。这份跨越年龄的共鸣,让他的担忧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温度。
辛主任的办公室在中心大楼的顶层,走廊里的感应灯随着孙历的脚步次第亮起,映着他手里那份装着反复修改过的评估报告的U盘。站在厚重的实木门前,他竟有些迟疑。门内是需要他客观汇报的职责,门外是与队员们出生入死的情谊,这两种身份在这一刻似乎产生了微妙的拉扯。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门板上悬停了三秒,才轻轻叩了三下。
“进来吧。” 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明显的疲惫,像是熬了几个通宵。
孙历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的文件,蓝色的文件夹几乎遮住了辛主任的半张脸。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斜切进来,
第552章 中心汇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