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安南之行(七)[2/2页]

民国的先生 星星语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船是用来赚钱的,可要是连造商船的本事都没有,赚来的银钱早晚得变成别人卡脖子的绳索。到那时,人家说涨运费就涨运费,说扣你的货就扣你的货,你有脾气吗?”
     这场争执让苏俊顿时没了兴致,满桌珍馐此刻在他眼里也索然无味。他草草吃了几口,便起身与莫雨薇一同告辞离去。
     回去的路上,
     莫雨薇见他始终眉头微蹙,便轻声开口:“夫君,你总把旁人都想得同你一般通透。这世上能及你聪慧的本就寥寥无几,那些人想法浅显,在你看来或许可笑,可这便是真实的世间模样啊。”
     “是啊……”
     苏俊低声喟叹,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光,“就像那‘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道理,如今偏只有我一人知道。
     若人人都能有这般认知,我华夏何至于落到今日任人欺凌的地步?”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渐渐定了下来:“看来,光是造枪造船还不够。真正要做的,是把这蒙在世人眼前的雾拨开,让更多人醒过来。提高整个华夏的认知——这才该是我耗尽心力去做的事。”
     回到住处时,远远便见洪武正和二牛在空地上,在步枪上,用绳子挂着一块砖,练习着枪法的瞄准。
     见苏俊回来了,便连忙收了枪。
     两人连同旁边几个侍从一同围了上来。二牛脸上还带着练枪后的薄汗,笑着央求道:“苏先生,您再给我们讲段《三十六计》的故事吧!”
     苏俊脸上的沉郁淡了些,看了眼两人手中放下的枪,索性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想了想:“那我给你们讲个‘声东击西的故事吧!要讲这计,得先讲个古早的战例。春秋时候,郑国被燕国和卫国联军围了,眼看都城要破,郑国将军子元却不着急守城,反倒让人带着一队兵马,大张旗鼓往燕国的老巢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牛听得眼睛发亮,凑得更近了些:“那燕国兵不就慌了?”
     “正是。”苏俊点头,指尖在石桌上画了个圈,“燕国兵见自家后院要着火,果然急着撤兵回去救。可他们不知道,那队郑国兵马只是虚张声势,子元真正的主力,早埋伏在他们撤退的路上。等燕军慌慌张张往回跑,正好撞进了包围圈——这便是‘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洪武放下枪,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喊着要打东边,其实真正要打的是西边?”
     “不全是。”苏俊抬眼看向他,“关键在‘乱其耳目。对方以为你要攻A,便会把兵力往A处调,这时你再攻他兵力空虚的B处,自然事半功倍。就像你们练拼刺刀,你直着刺过去,对手肯定防你胸口,可你手腕一翻,枪尖突然扎向他下盘——这也是声东击西的道理。”
     二牛猛地一拍大腿:“我懂了!上次跟洪武拼刺杀,我假装要攻他左路,他一挡,我就绕到右边把他枪挑飞了,这就是这计策?”
     苏俊朗声笑了:“没错,用在战场是兵法,用在练枪是巧劲,哪怕是做生意、办事情,懂得藏住真正的目的,先引开对方的注意力,往往能少费许多力气。”
     夜色渐浓,院角的灯笼晃着暖光,几个年轻人围着苏俊,听他把计策拆成家常话,方才宴会上的不快,早随着晚风散了。
    喜欢。
  

第7章 安南之行(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