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再不看花都要谢了[1/2页]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甘与子同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徽不是第一天知道刘彻的脸皮厚,心狠。
     “桑弘羊到你手里,也历练出来了。你让他掌户部,想让他干什么?”刘彻和刘徽讨论起陈掌一点压力都没有,有压力的是卫青。
     一眼扫过霍去病,那也是一个不在意的主儿。
     陈掌其人,卫青接触虽多,以卫青的为人,他也说不出难听的话,以礼相待吧。
     好在,刘彻和刘徽可算改话题了。
     “父皇想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刘徽眨眨眼睛答话,落在刘彻的耳朵里,刘彻指向刘徽道:“悄悄做。”
     “那是自然。”凡事都尚未开始干,如何能够亮出底牌。
     刘彻想了想问:“你的意思是要把中科院并入工部?”
     “中科院的人在不断增加,再让我握在手里,怕是要有人参我一个门客三千。并入工部不妥之处,我的意思还是把中科院提出,研究所须的费用,不能按正常流程批复,否则耽误事情。中科院最好由父皇执掌,以后都成定例,中科院不属于哪一个部门,只听天子安排。”刘徽将一应章程告诉刘彻,刘彻思量片刻道:“可。人还是你来管。”
     “鸣堂,父皇也一并接过去。”刘徽提议。
     中科院都交上去了,鸣堂不能再握在刘徽手里了,否则那就更不是门客三千的事了。
     卫青暗松一口气,十分庆幸刘徽聪明,不用刘彻开口,她都乐意交出去。
     “你认为谁可以接手?”刘徽要把这些重要的机构交出去没有问题,前提是有人能够接手。
     “韩夫人打理得井井有条,何必再择他人。”无论是鸣堂亦或者是中科院,多少年下来愣是半点错没出,就不需要再想办法换别的人来对吧。
     刘彻瞥过刘徽一眼,“鸣堂该建难道都建完了?”
     “那没有,还有好些东西在修建中。”刘徽赶紧补充解释。
     刘彻问:“别人能把后续的鸣堂按你的计划建好?”
     问得刘徽一滞,不确定的道:“能,吧!”
     “你先管着。”刘彻挥手如是道。
     刘徽眼珠子转动,刘彻当下明白了,“看你的意思是有新主意?”
     要不说是亲爹呢,看,多了解刘徽,马上知道刘徽怎么回事了。
     “说来听听。”刘彻慵懒的开口,让刘徽有话尽可直说。
     “父皇,我想建一所军校。从军中将士中挑出让他们进修,教他们兵法。”刘徽确实有想法,这回的主意打到军中。
     军中的将领何其重要?大汉得要有会打仗,能打仗的将士。
     “而且我们不是跟军中将士说过,为国战死之士,可以让他们读书识字?军校的存在,更为让军中将士看到大汉的态度。”刘徽把计划道来,且等着刘彻的下文。
     “各行各业的人都培养了,怎么能不培养军中大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单独将军校拎出来,是为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的态度,我们对军中将士,为我们大汉战死的将士的敬重。”刘徽将设立军校的原因道来,相信刘彻既然愿意听从她的建议,祭奠无数为大汉而死的将士,一定不会放过愿意再昭显其恩德,又能笼络人心的办法。
     刘彻沉思些许道:“太学,鸣堂,军校。三足鼎立。”
     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
     “然也。”刘徽重重点头。
     “军校教什么?”霍去病在一旁问。
     “行军打仗是基本,另外的,忠军爱国,诸子百家也不是不能学。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其忠诚度本就远胜于太学里的人。”刘徽点出一个重要的优势,请刘彻不要忘记这样的一点。
     “先前你提过要在军中教人读书识字,已然实施了吧。”刘彻还想起另一回事。
     刘徽重重点头道:“和建军校的本意相差无几。天下聪明人不少,教其德,以令其行,再教他们本事,才能为大汉所用,为父皇所用。这一条和制定教材的本意是一样的。”
     刘彻当然知道刘徽为何早早就有修教材的打算。
     想让天下的人才为大汉所用,按照刘彻之前选定的方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何独选儒家?
     所谓儒家,何尝不是法家。
     自然,就不得不提刘彻对天下人的要求。
     刘彻的要求:天下臣子尽忠于他,为他所用,忠君爱国。
     教材的所有内容,都是教人尽忠尽责的。
     在军中想要推行这些方案不可能吗?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徽轻声道:“可以一步一步来,如先在军中教他们读书识字,已经开始。等以后合适了就建军校。鸣堂也就算了,要是将来军校出来的人,武艺比太学的好那没什么,要是连书读得都……”
     “咳咳咳……”霍去病咳嗽提醒,刘徽的话戛然而止。
     一时得意忘形了啊!
     刘彻瞥过霍去病一眼,落在刘徽身上,不得不提醒刘徽一句道:“太学是你父皇我让人建的。”
     所以刘徽一副看太学好戏的样子不觉得太过分吗?
     “又不是父皇教的?都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太学不像样还不许我看看好戏?”刘徽能是那种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有错的人吗?谁管的太学,把太学管成让她笑话的,能怪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彻瞪向刘徽道:“军中的教材如何取舍?”
     不提军校,先讨论军中的情况是吧。
     “最基本的就好,不过是多加一些打仗的手段。”刘徽压根不用过脑,那不是顺口就能答的。
     “三省六部的事忙完了,忙军中的事去。正好练兵,准备明年出征。你的人,让他们把漠北的情况摸得更清楚些,深入腹地,你们定要打起十二分小心。”刘彻叮嘱刘徽,正好,刘徽忙完一件接上一件,别想着玩。
     “说好放我假。”刘徽抗议的啊!
     “你跟你舅舅去军中不等于是放你假?”刘彻反问。
     刘徽理直气壮的道:“当然不算。”
     “八月十五过后,许你们两个十日假,你们爱去哪儿去哪儿。”下一刻,刘彻丢下这句话,刘徽??
     “谢陛下。”霍去病反应极快的回一句。
     卫青听着若有所觉,没问。
     该让他知道的会让他知道,不该让他知道的,他无须问。
     “尚书令我是不是可以卸职了?”刘徽且又问。
     惹得刘彻一瞪道:“该收回不用你说,朕自会收回。你如今既不是长公主,也没有食邑,一个尚书令能让人敬你三分,你不知?”
     刘徽撇撇嘴道:“我又不是吃素的,能让人欺负?”
     !!话是那么说不错。
     “你当尚书令当得不好吗?”刘彻一看刘徽不乐意的样儿,马上追问。
     刘徽摇头道:“说不好的不是我,是那些人。我是不想让人挑毛病嘛。”
     结果,刘彻冷哼一声,“你也说了你不是吃素的,有朕在,你怕什么?”
     “怕父皇看我看多了,嫌弃上了。”刘徽且坦然而答,把刘彻噎得半死。
     “陛下,臣和徽徽先行告退。”霍去病赶紧起身告辞。
     刚被刘徽噎完的刘彻不善的问:“去哪儿?”
     “徽徽自回长安一直忙里忙外的,都没能看上芍药花,芍药花都要谢了。难得今日得闲,我想领徽徽赏花去。”霍去病如实答。
     目光扫过刘徽,提醒刘徽莫再开口。
     刘徽再继续噎刘彻,刘彻不想让刘徽把事情安排出去,刘徽也劝不动。一如刘徽手里握的那点利,刘彻盼着刘徽能握得更多。
     无论底下的臣子如何劝说刘彻把刘徽手里的利都赶紧收回来,不好意思,刘彻一句听不进去。
     收到国库里钱都跑哪儿去刘彻不敢保证。
     在刘徽的手里,只要刘彻想要钱,没钱刘徽都会想办法搞钱,他需要为钱的事操心吗?
     权力也一样。
     在刘徽手里,刘徽用权只会对付别人,要是在别人手里,那是绝对有可能针对他的。
     刘彻让霍去病一通解释,差点没缓过来,说正经事呢,霍去病想领刘徽赏花去?
     “陛下,您说的,臣要多努力。”霍去病讨好冲刘彻一笑,同刘彻作一揖。
     拿刘彻的话来堵刘彻,可真行!
     “走走走。”论来论去,只要刘徽不想把手里的权全给刘彻丢回来,刘彻也是乐意让刘徽和霍去病玩去的。
     “臣告退。”霍去病得了准话,朝刘彻和卫青各作一揖,捉起刘徽的手迅速跑开。
     “我还没说完,也没有答应去赏花。”刘徽事情尚未拍定,怎么能就这样走了,挣扎着想让霍去病放开。
     霍去病哄道:“陛下不急,徽徽也不必急。今年的芍药花要是再不看,怕是真要谢完了。”
     不由分说拉着刘徽跑,刘徽挣不开,只好唤道:“父皇,您想想啊。未免惹人非议。事急可从权,也不能一直从权。尚书令的位置也不是非要有人占着不可。”
     刘彻听着声音渐行渐远,压根不给反应。
     好在,应该是霍去病拉着刘徽走远了,再听不到刘徽的声音,刘彻心情更好了。
     一眼扫过一旁安静不吱声的卫青,刘彻道:“军中教人识字和建军校的事,你怎么看?”
     “自然是极好的。”卫青都听到刘徽细论起原因和目的,岂有不赞好的道理。
     “此事你也上上心。阿徽年轻,虽说小有战功,远不及你。去病也是。他那性子

第124章 再不看花都要谢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