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样,指尖捻了捻。
忽然往案上铜镇纸旁一放:34;软糯是软,可经得住磨?34;
她指着偏殿门槛:34;侍卫靴底蹭过汉家39;耐磨锦39;,三年都没起球,你这棉锦,怕是蹭两次就勾丝,跟阿星织坏的第一块锦似的,线头吊得像蛛网。34;
刘妧刚处理完西市文书,龙纹朝服下摆扫过锦垫,带起阵微风。
她拿起棉锦样,对着光看,棉纤维细得像蚕丝:34;卫子夫说的是实用。34;
忽然扬声:34;阿月!34;
廊下传来脚步声,阿月抱着丝线筐进来,筐里的桑蚕丝线闪着光:34;陛下唤我?34;
她瞥见棉锦样,眼睛一亮:34;这就是海岛棉?看着软,不知经得住织机的劲儿不?34;
34;你跟小野使者的织娘比一场。34;刘妧指着棉锦样。
34;她织海浪,你织稻浪,用对方的线——你用海岛棉,她用桑蚕丝,如何?34;
阿月往筐里扒拉:34;我这有刚纺的双股蚕丝,够她织三匹!34;
她抬头看向小野妹子:34;倒是你们的海岛棉,别太娇贵,经不住我的织机梭子快!上次我织39;百鸟朝凤锦39;,梭子一天走百来回,线都没断过。34;
小野妹子起身时,膝盖在锦垫上磨出轻响。
34;倭国织娘的梭子,比汉家快半分。34;
他从随从手里接过个小锦袋,倒出些棉线:34;这是预纺的海岛棉线,你们的织机若吃不住,可别怪线太柔。34;
34;柔?34;阿月抓起棉线,指尖一拽,线竟拉长半尺。
34;倒是有韧劲,就是太细,得并三股才够织稻穗的梗——你家织娘会并线不?不会我教她,免得织出的海浪软塌塌的,像没风的死水。34;
小野妹子的随从忽然上前一步,操着生硬的汉话:34;我家织娘七岁学织,会39;并丝成缕39;,比汉家的39;合股术39;巧!34;
玲儿在旁拍手:34;巧不巧,织出来才知道!三日后来看,我赌阿月赢——她连越人的藤编纹都能织进锦里,还怕个海浪?34;
掌事嬷嬷拍了她一下,却忍不住笑:34;别瞎掺和,看着就是。34;
她转向小野妹子:34;使者若不嫌弃,老奴让人备些桑柴,烘烘你们的棉线——长安的潮气,怕是比倭国重些。34;
小野妹子微微颔首:34;多谢。只是烘时莫太燥,海岛棉怕烈火,跟汉家的桑苗似的,得温着养。34;
阿月已经把海岛棉线缠在梭子上,往织机旁一坐:34;现在就试试?让你瞧瞧,汉家织娘的手,能让软棉线长出硬骨头!34;
小野妹子的织娘也不含糊,从行囊里取出小巧的倭式织机,摆在殿角:34;我们的机子小,却比汉家的灵便,织海浪的弧度,分毫不差。34;
殿角的汉式织机忽然34;咔嗒34;轻响,梭子在经线间晃了晃。
刘妧看着两台织机对峙,忽然笑:34;三日太短,五日吧。织好的锦,送天禄阁当镇阁之宝,让百姓评评——哪样的浪,更有劲儿。34;
喜欢。
第263章[2/2页]